一个人的一生中,机遇是非常少的,当机遇来临之时,千万不要放过。
这对一个人来说,非常关键;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 《史记》之秦始皇 王立群
小时候,别人告诉我秦始皇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千年一帝’,又是一个残暴的国君。事实上,统一中国的伟业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秦国一代代的努力结成的结果。从他的祖先秦孝公执行商鞅变法,秦惠文王对六国合纵的严厉打击,秦召襄王最后到嬴政,历经140年的努力,在各国能臣志士入秦相助,方才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家迅速发展到一国独大的局面。
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时候,秦人只是一个很小的族群。西周第八位天子(共十二位)的时候,秦人的祖先-- 非子,
他养马养得非常好,非常敬业,并得到周孝王的赏识。周孝王将他们分封在秦这个地方,具体位置大概在甘肃的陇西一带。周朝的时候,最高的统治者叫王,王以下就是诸侯,诸侯下面是卿大夫,卿大夫下面是士。到了卿大夫这一级,就可以拥有自己的领土,可以父子相传的;而非子所取得的,实际上是卿大夫的职务。卿大夫
的阶级比诸侯还小,但是秦人家族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政治地位。
秦襄公...
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82年,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周幽王即位。他是一个贪婪腐败,沉湎酒色,不问政事的国君。褒人为保释褒国国君,献给周幽王的一个叫褒姒的绝世美女。
周幽王爱她如掌上明珠,马上立她为王妃,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褒姒虽然美貌如花,可是却冷若冰霜,自从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想出点燃烽火台的把戏。诸侯们以为京城告急,天子有难,立即勤王。褒姒见到一连串的烽火台连续的被点燃,诸侯们个个白走一趟的糗态,马上张嘴
大笑。此后,为了博褒姒一笑,周幽王就数举骊山烽火台。然而,废掉申后太子之事激怒了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他联合了缯侯、西戎,包围进攻都城镐京(西安)。烽火台再次被点燃,不过这次是紧急报警。可是周幽王屡次以‘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于是只有少数诸侯前来勤王。结果周幽王被杀了,镐京被攻破,
褒姒被掠走。来的少数几个人中,其中有个特别英勇的,他就是秦襄公。周幽王死了意味着西周灭亡。他的儿子周平王,也就是东周的第一代国君,
知道秦襄公前来援助他,还出兵护送周平王东迁。于是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而且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这件事,为秦国日后的强大打下了
基础。秦襄公获封后,一直和西戎打战,直到最后战死,也没有把西戎之地夺回来。秦襄公以后,又有七代国君,时间跨度将近170年,无所事事。
秦穆公...
穆公东扩
在春秋早期,秦一直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直到第八代国君秦穆公,其中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上任,秦国开始了与中原争霸
的旅程。秦国所在地偏远偏僻,如果想成为大国,必须向中原东进。秦国的东面近邻就是晋国,是当时力量最强大的诸侯国。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用了三十六年的时间与晋国周旋。为求将来的霸业,秦穆公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把女儿穆姬嫁给他。这时候,晋献公灭虞,顺手将俘虏包括虞国大夫百里奚,作为穆姬的随嫁人。
百里奚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这是他已经七十多岁,不愿苟且偷生,半路逃走到楚国的边界(今日的河南南阳),被楚国人扣住并派到南海放马。秦穆公把穆姬娶回来后,听说逃走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于是派使者到楚国,用五张羊皮赎回一个老头子。经过百里奚的推荐,秦穆公又用重礼,将蹇叔请来秦国。秦穆公引进了
两个人才,成为左右辅佐他的谋臣,为秦国带入周先进的文化,政治和耕作技术。
人们常常说女人是祸水,其中例子就是周幽王的褒姒和晋献公的郦姬。后人引用‘郦姬夜哭’的成语,来表示无中生有,搬弄是非的人。晋献公晚年,他宠爱的一个妃子郦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承继晋国国君王位。于是,她让太子申生到曲沃祭祀已去世的太后。太子去祭祝后,把祭祝的酒肉拿回来献给晋献公。六天后,晋献公打猎回来,郦姬已经悄悄的在酒肉中下了毒药。晋献公洒酒祭地,地上的土凸起成堆。晋献公心中有疑,把肉分给太监和狗吃,结果二者当场倒毙。郦姬马上加罪于太子,诋毁他造反,晋献公信以为真,杀了太子的师傅。太子不听大臣的劝告逃走,宁愿以死证明自己对父王的忠诚,最后自缢于新城。太子一死,太子的两个弟弟重耳和夷吾出逃。郦姬的儿子继位不久后,被大臣里克杀死。郦姬妹妹一样得宠,她的儿子继位,同样被大臣杀死。于是,晋国国君没有继承人,权利真空。这时候,夷吾(他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穆姬)以割河西的八城为约,要求姐夫秦穆公发兵护送他回晋。归立后为晋惠公,他竟然毁约不肯献出河西土地。前648年,
晋国旱灾,秦穆公运送了大量栗米给晋。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给秦国粮食救灾,还乘机出兵攻打秦国。秦军最终俘虏晋惠公。秦穆公大怒,要杀晋惠公来祭天。在周天子周襄王和穆姬请求下,秦穆公与晋惠公结盟,互不侵犯,两家和好。回到晋国后,晋惠公把自己的儿子晋怀公送到秦国当人质。同时也献出河西土地,秦的东部疆界扩至龙门。秦穆公非常疼爱晋怀公,把自己的女儿文赢许配给他。前637年,晋惠公去世,晋怀公担心自己远在他乡无法承继君位,于是丢下自己的妻子,偷偷逃回晋国。秦穆公非常恼火。他找回被郦姬流放了将近二十年的重耳,既晋惠公的哥哥,把自己被抛弃的女儿再重嫁给他。
秦穆公把重耳送回国,让他继位为晋文公。晋怀公抵抗失败后,逃亡到高粱,被重耳手下杀死,死的时候才22岁。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贤良,整顿内治,加强军队建设,使得晋国国力大盛。秦穆公尽管非常想要东扩,但晋文公是当时天下的霸主,实力比秦穆公强许多,所以秦穆公采取联婚及表面合作,保存实力的做法。
前628年,晋文公死了,文赢未能和晋文公添嗣,继位的是晋襄公。晋襄公,秦穆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秦穆公已经等不及东扩领土的野心了。就在晋襄公还在为
父服丧期间,秦穆公不听百里奚和蹇叔的劝阻,一意孤行远征攻灭晋国的附属国--郑国。当秦军进入崤山峡谷,中了晋军的埋伏。秦军全军覆没,崤山峡谷尸横遍野。为了报崤山之恨,秦穆公做了长期的准备。前624年,离开秦穆公去世只剩三年,他派出百里奚的儿子做主帅,自己亲自率兵讨伐晋国。他一渡过黄河,下令把所有的船沉了,自断归路,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破釜沉舟这招已经出现在项羽更早的年代。秦军来势汹汹,晋国的士兵知道对方是玩命的,所以不敢交战。秦军打了一个大胜战,打败晋军,夺了土地。秦穆公来到崤山,收拾当年阵亡的秦军将士,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
还记得周平王封给秦襄王的西戎之地?当时,戎王听说秦穆公贤能,派出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认识到由余是一位人才,如果留在西戎,则会成为秦国的祸患。于是,百里奚建议秦穆公利用离间计,
拖延由余回国时间,同时把大批的美女送到西戎。由余见国君沉醉酒色,最后抛弃戎王,归顺秦国。前623年,秦穆公采纳由余的策略,转变进攻方向,全力攻伐西戎,灭掉十二个西戎小国,开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甘肃临洮,北至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前621年,秦穆公去世。
秦穆公死后,又经过了十五代国君,将近260年,这十五位国君碌碌无为,直到继位的第二十一岁的秦孝公,才继续了秦国的崛起之路。
秦孝公...
战国七雄
秦孝公即位前42年,历史上发生了一件事情,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变成了韩赵魏三国。晋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周成王是周武王灭商后即位的儿子。成王的弟弟封到的地方,就是逐渐强大起来的晋国。晋国诞生时,秦国还不存在。晋国是正宗王室的后裔;而秦国并不是原来就存在的诸侯国。当年,秦穆公东扩的唯一阻力,就是阻挡秦国进入中原函谷关的晋国。如今,晋国公族大肆杀戮最后发展成三家分晋,随着超级大国消失了,而秦国这超级大国也诞生了。
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其中以中原三晋(韩、赵、魏),东田式齐国,西赢姓秦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
魏:约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
韩:约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秦:约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四川省大部。
楚:约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商鞅变法
虽然秦穆公称霸西戎,但是秦国频繁更换君主,君臣之间关系不协调,所以实力并不强大。在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走向强大中,秦国被视为落后的‘夷狄之地’,连参加各国会盟的资格都没有,随时都可能在七雄争霸中,被别的国家吞并。秦孝公继位的时候很年轻,才21岁。秦孝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网罗人才。卫国人兼魏国客卿--商鞅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并很快受到重视。商鞅变法是先秦最彻底的改革,使秦国走向富国强兵之路。商鞅变法主要是推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制度的改革两方面。
政治制度的改革包括:
1. 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县令和县丞由国君直接任命。这样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利。
2. 实行官僚制:也就等于废除自西周王朝的世卿世禄制,诸侯,卿大夫的官职,爵位,领地是不再世袭。改革规定由军功的大小决定贵族身份之高低,使社会的利益关系重新调整,因而招惹了旧贵族的怨恨,商鞅为自己的杀生之祸埋下了种子。
3.
实行军功爵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率’就是敌军的首领,就是你在战场上,杀一个人带一个人头回来,就升一个爵位。那些贵族家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地位下降。反而老百姓本来不能做官,立下了军功,就可以做官,就有了特权。军功爵制的实行把整个秦国的老百姓激活了,人人都想立功,立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兵,当兵立功的办法就是多杀人,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后来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战,个个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脑袋。为了回去报账升官,秦军甚至自己人砍自己人的脑袋。
4. 连坐制:就是把秦国的老百姓编起来,五家是一伍,十家是一什。一家犯法,九家必须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连带受罚。如果不告奸、匿奸、掩盖奸人,腰斩。告一个奸人,和杀一个敌人同样受赏,升一级爵位。连坐制大大加强了对老百姓的管制。
至于经济制度上的改革,主要有两条:
1.
废除井田制: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就是把一方土地,按照井字形分成九块,每块叫一区,中间这一区是公田,周围这八区是私田。每一区分给一
个农民来耕种,公田由八户农民共同耕耘,打的粮食交给国家。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农民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商鞅变法鼓励开辟荒地,谁开垦的土地就归谁所有。
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赋税按土地占有多少来平均负担。
2. 重农抑商,奖赏耕织:男耕女织,为了提高生产积极性,如果你不能当兵,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后也可以升爵。
3. 强制分家:一个家里面有两个成年男子,父子或兄弟,必须分家。如果不分,赋税加倍。国家是按照户数来征税,强制分家的后果是,国家的税收增加。几年之间,国家就富有了。
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非常高兴,街上无小偷山里无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战,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宁。
商鞅变法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得到秦孝公的全力支持,秦孝公下了很大决心,完全放权给商鞅搞改革,对变法主政大臣深信不疑,不受挑拨离间。商鞅变法执行不久,
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串通太子将来的秦惠文王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挑动太子犯法,企图破坏整个变法事业。未来国君不能动刑,便处罚他的老师。虽然公子虔也是秦孝公的兄长,商鞅毫不动摇,一个割了鼻子,一个脸上刺字。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前338年,秦孝公驾崩,秦惠文王即位。公子虔恩将仇报,诬告商鞅谋反。所谓得人者兴,失人者崩;除了公子虔,商鞅变法侵犯了许多旧贵族的利益,积怨太深。商鞅逃亡到边关,欲宿客栈,却无法出示证件,店主害怕连坐,不敢收留商鞅。商鞅逃回魏国,魏惠王后悔当初没有听宰相公孙痤的话,要嘛重用商鞅,要嘛杀掉商鞅,送虎入秦口,于是把商鞅捉起来,武装押送他回秦国。新上任的国君秦惠文为了集中自己的权利,下令把他车裂,并灭其族。车裂是一种很残酷的刑罚,就是把人的四肢绑在不同五辆马车上,然后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把人活活肢解。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容受到割裂。这‘五马分尸’,不仅让人‘身首异处’,连四肢都各在一方,让死者在最后一刻肉体异常痛苦。商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中国首位成功的改革英雄,把秦国从二、三流国家跃身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尽管对国家拥有巨大贡献,可是商鞅对于新秦王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变法已经全面实行,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他只是先王过去重用的一个老臣,而秦惠文王当下更需要的得到有庞大势力的宗室贵族集团的支持。站在个人利益上看,站在稳定国家政权立场看,只有杀掉商鞅,秦惠文王才能平定王权与宗室贵族集团利益冲突,国家才能强盛。
秦惠文王...
合纵连横
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曾说: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在战国七雄中迅速发展成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任何国家都无法和秦国单独对抗。秦惠文王虽然即位时才18岁,年轻有为,把秦国领土扩大了一倍。秦惠文王的真名叫赢驷,驷是指四匹马拉的战车的专用单位,在《孙子兵法》中就有“战马千驷”形容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而他没有辜负父王秦孝公的期望,把秦国的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自称为王,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虽将商鞅车裂,但他却公私分明,没有废除商鞅之法。秦惠文王在位期间,推行法制,并不断向东外拓展领土。他大胆任用人才:聘请魏人公孙衍为秦国大良造(战国初秦国的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委任魏人张仪为丞相、重用魏人魏章、司马错、楚人甘茂、楚人魏冉、白起等人。公元前330年,公孙衍率领秦兵打败魏军,砍首八万,占据河西土地,打开通往中原的门户。中原是当时各地的商品集散地,控制着各国的粮食命脉。50年前,同样的地点,魏国大军吴起以区区7万武卒打败秦国50万大军。由此可见,曾经强大的魏国已千疮百孔,国力衰退。得到河西之地,为将来灭魏奠下基础。魏惠王割让土地后,公孙衍离开秦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到祖国,效劳魏国。公孙衍开始拉拢韩、赵、燕、中山四国,联合各国,与秦国对抗。公孙衍主张合纵,他的对手张仪宣扬连横。张仪是出色兵法家鬼谷子的弟子。他善于利用各诸侯的利益矛盾,拆散其联盟,使联盟军力削弱。公孙衍倾尽心血,劳碌奔波联盟各国。公元前318年,韩、赵、燕、楚、魏五国‘合纵’攻秦,在紧急关头楚、燕二国主动撤兵导致五国联盟被秦军打败。张仪胜了,公孙衍败了。其失败的原因,是五国自身的利益很难长期保持一致,各国本身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除了对抗秦国,他们各国间离心离德,互相之间还长期作战,君主们鼠目寸光,患得患失。如果,大家能协心同力抗秦,历史肯定改写。后来,张仪又游说拆散齐、楚联盟,秦乘机打败楚军,占领汉中。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平定了匈奴的其中强大的分支,一个不断掠夺秦国粮食与财务的义渠国。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命司马错为统帅,出兵灭巴蜀,使秦国本土关中与巴蜀地区连成一片,为以后发展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可惜,天妒英才,秦惠文王46岁因疲劳过度撒手人寰,在位27年。
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去世以后,他的太子即位,历史上称为秦武王。秦武王生性鲁莽,爱好武力,喜欢跟人比力气。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东征三晋路过东周王室都城洛阳,看见神州九鼎。九鼎是周王室的象征,不仅重达千斤,而且是神器。他意气用事的挑战九鼎,因举鼎绝膑而亡,死的时候才23岁。
他在位的时间非常短,只有三年;继位的时候很年轻,死得又快,没有儿子。
秦惠文王宠爱的一个妃子,芈八子和她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强硬把幼子赢稷立上去。这时,赢稷正在燕国做人质。魏冉,是秦惠文王和秦武王两代掌权的官,在朝廷非常有影响力。而惠文王后,既秦武王的母亲,却得宗室贵族的支持要立养子,公子壮。经过长达三年的争夺战争‘季君之乱’后,公子壮、惠文王后集团背后的支持者统统被杀光,最后以芈八子集团胜利而告终。芈八子被尊为宣太后;赢稷为新一任秦王,既秦始皇的曾祖父,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秦昭襄王,从当上国君到去世,足足当了56年的王。秦昭襄王即位时才十八岁,政治经验不足,应付不了国际国内的紧张局面,秦国的大权掌握在宣太后的手中。宣太后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王后。和一般的弱质女流不一样,她独具胆识,临危不乱,以强硬的政治手段维护了朝政的稳定。秦昭襄王的权利受到限制,宣太后和魏冉是秦国大政方针的制定者,秦昭襄王只是参与执行。魏冉,秦昭襄王的舅舅,掌握秦国武装部队,是最有决策力的人。特别是在前36年,魏冉五次出任秦国的相国,帮秦昭襄王打击六国,秦王很感激他,宣太后也很信任他,最后被封为穰侯。
远交近攻
秦昭襄王在位36年,国势胜强,他眼前最大的忧虑是如何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六国虽然弱,但总兵力,总人口,土地总面积都是秦国的数倍,是消灭六国的一道阻力。秦廷上下虽人才济济,但秦昭襄王深居宫中,被权臣贵戚包围,加上活跃的谋士说客多如过江之鲫,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分。这个时候,秦昭襄王见了一个从魏国逃出来的说客范雎,他提出远交近攻的方针--
远方的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专攻邻近的国家,每打下来一寸地,就可以并到秦国一寸,打下来都是秦国的土地。远交近攻的原则为秦逐个兼并六国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战略基础。同时,范雎又说了一句:“只闻太后、穰侯,不闻有王”,激怒了秦昭襄王。于是,秦昭襄王把母后的权利夺了,把她安置于深宫,不许与闻政事,罢免了魏冉的相位,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把所以的权利收归自己的手里,用范雎为相,封应侯。
胡服骑射
继齐国以后,赵国是实力较强的国家。秦昭襄王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曾经雄心勃勃想把秦国灭掉。他积极推行游牧民族的骑射技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短衣装束,专门召集胡人和赵国人训练骑兵,大大拓展了赵国的疆土,壮大了赵国实力,而且使赵国成为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之一。赵国突然变成可以和秦国一争高下的军事实力和
政治资本。可是赵武灵王在壮盛之年,也就是胡服骑射取得巨大成功时,赵武灵王突然宣布退位,让仅仅十岁的小儿子赵惠文王继位。赵惠文王是赵武灵王非常宠爱的爱姬,孟姚的儿子。据说某日,赵武灵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美丽的少女又唱歌又弹琴。第二天赵武灵王和大臣喝酒的时候,反反复复说起这件事。于是,被一
个叫吴广的大臣听见了。他回去后就和夫人计划好,把自己的女儿送给赵武灵王。见到孟姚后,赵武灵王觉得她真像梦中遇见的美少女,非常宠爱。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赵惠文王不久后,就去世了。赵武灵王为了怀念死去的妻子,废了长子赵章,立了小儿子赵惠文王。赵章年龄长,在赵国有很高的威望,立过很多军工,非常能干。因为父亲喜欢孟姚所以把他废了,赵章心里很不服气,就一直想办法要夺回这个权力。赵章和他的助手密谋夺权,等待机会。
沙丘政变
赵惠文王四年,群臣都来拜会。朝会完毕,父子三人一块儿到沙丘宫游玩。晚上,三人住在宫殿里面。赵章晚上派人到赵惠文王那儿,传假命令,说父王请你过去,乘机把他杀掉。结果相国肥义觉得这件事有蹊跷,肥义先自己过去,派重兵保护赵惠文王。肥义一去就被刺杀。赵章率领着党羽和赵惠文王的部队打起来,最后赵章打败了,逃到赵武灵王的宫殿。这时,赵武灵王开门接纳赵章。外面的兵队把沙丘宫团团围起来,非要抓住叛乱首脑赵章。当时的军事领队公子成和李兑商量,他们重兵包围沙丘宫及赵武灵王的宫殿,犯了通天大罪,一旦撤离,赵武灵王走宫殿后,一定难逃掉脑袋的噩命。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们干脆连赵武灵王也灭了。围困沙丘宫的兵一个不撤,坚持了三个多月,最后父子俩活活饿死在沙丘宫里。赵武灵王的死,最大的收益人不是赵惠文王,而是秦国。秦国一个最可怕的对手,在没有足够强大起来之前,在它的内耗中中止了崛起之路。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占了一个重要的地方,当时叫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一占,结果就吧韩国的上党郡,整个十七座城的大郡和韩国的国都彻底断了联系。等于韩国把整个上党郡奉献给秦国。这本来是秦国和韩国的一场战争。于是,上党郡的太守建议,与其拱手送给秦,不如把上党郡割让给赵。一旦赵国接受,秦国一定很恼火,那么秦赵之间必然发生一场大战。给了秦使秦更强大;送给赵就多了一个对抗秦的力量。
这时,赵惠文王已死,由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赵惠文王没有他父亲般有胆识,可是他有识人之明,重用了蔺相如(完璧归赵就发生在这个年代,蔺相如就是出遣到秦国谈判的使者),廉颇,赵奢等人才。可是赵国国君一
代不如一代,赵孝王连识人之能的本事也没有,上党郡这样关系到国家生死灭亡的大件事,他只找了自己亲戚和公族商量。完全不把蔺相如,廉颇等人放在眼里。结果,赵孝成王和弟弟看法一致,认为‘不要白不要’。果然不出所料,秦昭襄王非常震怒,派兵攻打上党。野王投降,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已被绝断。上党的老百姓不愿意做秦国的子民,全部逃往赵国。
赵国派廉颇到长平(今山西高平)援助。廉颇一看秦军来势汹汹,自己连连受挫,就下令高筑壁垒,固守不战。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
跟秦军耗上三年。战争相持三年,秦赵两国都已不堪重负,经济将近崩溃。在完全没有生死一决的准备下,赵国卷进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因此屡次责备廉颇。于是,秦国利用离间计,范雎暗地里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挑拨离间赵王和廉颇的关系,散布‘秦最害怕赵括,廉颇快投降了’的谣言。赵孝成王召见了手下重要的谋士,叫虞卿。虞卿建议赵孝成王带着最珍贵的宝物到楚国、魏国去,令秦国以为魏楚赵三国要合纵的假象。如果三国联合对付秦国,秦国会面对巨大的压力,这时再去和秦议和,就能谈成。可是,虞卿的意见被高傲
的赵孝成王否决了。而且愚蠢的赵孝王,还轻信流言,把廉颇从统帅的位置拉下来,派赵括上阵。赵括是赵奢的儿子,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庸人。
中国成语‘纸上谈兵’因他而起。用赵括带兵遭到两个人的激烈反对,第一个蔺相如,第二个赵括的母亲。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蔺相如已经病重,他马上写了奏疏给赵王,反对用赵括,赵括是纸上谈兵,虽精通兵法但不知变通,只会坐而论道。而赵括的母亲主动反对赵王用赵括。她说赵括自小和父亲赵奢学习兵法,谈起兵法滔滔不绝,连父亲都未必说得过他。但是赵奢从来不认为他的儿子能带兵。赵括的母亲问赵奢,他说:“战场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看待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让赵括当将军,那么败了赵国的一定是他自己的儿子。” 可是,赵孝成王心意已决,根本不把别人的劝告听耳里。因此,赵国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秦国得知赵国换了主将,秦国也立即换主将,把原本的统帅换成了秦国最有名的将军白起。白起是当年魏冉提拔大批青年将领中最出色的一个,后来受魏冉悉心栽培推荐给宣太后升他为将。白起和廉颇都属于战国四大名将,是无与伦比久经沙场的名将,能征惯战,智勇双全,一生人没有打过败战。论帅才,纸上谈兵的赵括远不能与白起相比。赵括来了以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他主动出击,率领40多万军队出击,想一举而胜,夺回上党。面对没有实战经验,求胜心切,鲁莽轻敌的对手,白起采取了诱敌入伏,先后退示弱,然后分割围歼,对兵力作了周密细致的部署,造成‘以石击卵’的强大态势。当赵军进攻时,他们假装败退,以5000精兵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进攻,秦军插在赵军前后中间,把他们分成两块,使他们首尾分离。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另外一支秘密部队25000人,当赵军离开大营后,这支部队断了赵军的退路。秦军又派轻骑军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最后,秦军又断赵军运量通道。这叫三断,一断前后军,二断后路,三断粮道,招招都是狠招。秦昭襄王听说赵军被困粮道被断,立即下令秦国全国15岁以上的男人,全部上战场,按商鞅变法的20级军功爵制,每日赏一级爵位。此外,秦昭襄王还亲自坐镇指挥。和赵孝成王不一样,秦昭襄王把长平之战看作秦赵两强之间的生死决战。赵括部队,40多万大军,
断了整整46天的粮。赵兵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残杀,分吃人肉,军心动摇。最后,赵括走投无路,采取自杀式突围,突围失败,赵括战死。40多万大军向秦投降。白起下令,把40多万投降的军人全部活埋,只留下240个未成年人回国报信。在战国时代,每年都要爆发战争,所有诸侯国的国君都在斗争。长平之战若不杀降,这45万赵军回头又是一支大军,秦军等于白打。白起为了国家的利益-- 下令--
杀!赵国举国震惊,一下子损失了45万人。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和秦国争天下的资格。这场战争根本上削弱了秦国在六国中最强的对手,使秦国统一的形式不可逆转,甚至急转直下。
邯郸之战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命分兵两路进攻赵国国都邯郸,白起亲自返回秦国,要求秦昭襄王增粮乘机灭赵。他提出两个理由,一是赵军主力全部歼灭,二是赵国民心极端不稳。这时,赵国派了苏秦的弟子苏代来求和。苏代游说的对象是秦国丞相范雎。范雎和白起之间是有矛盾的,白起是魏冉提拔的人,而范雎是赶走魏冉接替了相国的职务。如果白起拿下邯郸,赵国马上被灭,白起的功劳应该就是秦国第一,连范雎也必须屈居白起之下。为了不让白起的功劳超越自己的私心下,范雎建议秦王让疲惫的士兵们休整。考虑到国力遭受严重的削弱,秦昭襄王听信范雎言,准请罢兵,允许赵国割地谈合。其实早在秦始皇曾祖父的时代秦国就可以灭掉赵国了。可惜,秦昭襄王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赵孝成王正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虞卿认为割地给秦会让秦势更强,赵国将灭亡。虞卿建议以六城贿赂齐国,并与魏和楚联盟对抗秦国。秦昭襄王见赵既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合纵对付秦国,命令
攻打邯郸。这时,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他的夫人是魏国丞相信陵君的姐姐,所以他就写信要求魏国的帮助。魏王本来派晋鄙率军10万救赵,可是被秦恐吓后,命晋鄙大军停在边界观望。信陵君决定救赵。他利用魏王宠妃如姬盗得虎符,带屠夫杀掉晋鄙,夺其兵权。并下令说,父俩同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俩在军中的,哥哥回家;独生子女在军中的,立马回家。这一下子走了两万,剩下统统都是群情振奋的八万精兵。
平原君搬魏兵是写信去的,搬楚兵是亲自出马的。他在手下的门客中,想找20名随从,挑了19个,只欠一个挑不出来。这时候,有一个人,自我推荐,他叫毛遂,所以才有成语毛遂自荐。抵达楚国后,第二天一早,平原君不敢怠慢便马上上朝与楚王商议合纵之事。楚王认为,当年提倡的合纵各诸侯背信弃义,六国合纵联盟只不过是一盘散沙,无济于事。况且秦国的势力已经独当一面,现在唯有各自安保方为上策。毛遂等二十人于朝下等候,眼见日上三竿,约纵仍未成功。于是,毛遂带上了剑,按台阶走上朝来。楚王见有人竟敢直闯朝堂,而且只是一个门客,命令他马上滚下去。毛遂不改面色,从容的说:“合纵乃天下之事,天下人皆可议之。你之所以敢喝斥我,是因为你仗着楚国人多势众。但你别忘了,你人多也没有用,远水救不了近火,十步之内,我就能
够取你的首级。你的性命掌握在我毛遂手中,还逞得什么威风!想当年,一个白起带了几万人,第一仗就把你楚国的都城烧了,第二仗就把楚国国君王陵毁了,第三仗就把出国先王的祖坟侮辱了,连我这个赵国人都替楚国人感到丢脸,不知道你这楚王有什么感受。”这番话确实打中楚王的心,楚王决定跟平原君联盟,派春申君率楚国大兵救赵。这样,两路大军都来了。
秦国攻打邯郸的时候,白起有病了,不能出征。于是,秦国派出一个大将,叫王陵做统帅。谁知,王陵打得不顺手,秦昭襄王又想起白起。白起这时候不干。白起给了四个理由:长平之战后赵国已结亲燕、齐、楚、魏合纵之势业已形成,诸侯救兵将至,其元气恢复,国库充实;而秦军虽胜于长平,但将士死亡大半,国内空虚;赵国的老百姓在长平被活埋了45万,这次攻打赵国国都,老百姓必定殊死抵抗;秦军隔着千山万水争夺别人的国都,如果诸侯的救兵到了,内外夹攻,秦军必败。事到如今,邯郸城下就是秦军的坟墓。秦昭襄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请,白起以病重为理由婉拒。秦昭襄王没有办法,派王龅取代王陵,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不计后果顽固拒绝。秦昭襄王一怒之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贬他出咸阳。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秦王派人遣送白起,命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行至杜邮,范雎对秦昭襄王说:“白起左迁,怏怏不服,口有余言,恐为后患。” 于是,秦昭襄王急差使者追赶白起,带上宝剑,命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我死于何罪?)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白起如此,李牧,韩信皆是如此。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秦国有个将领,叫郑安平,是范雎最亲信的人。他两万余部队被联军团团包围,最后无奈投降。这在秦军军事史上很少出现的,可见邯郸之战,以赵国的全胜而结束了。秦国和赵、魏、楚三国签约息兵,把以前占领的河东郡还于魏;太原郡还于赵;上党郡还于韩。
秦昭襄王活到76岁,当了56年国君。在位期间使楚国国土缩小一半,使魏国和韩国国土缩小2/3,赵国缩小1/3,并不断离间六国关系。公元前256年灭掉东周。其在位后期秦国控制国土已经超过六国总和。没有秦昭襄王,就没有后来的秦国统一。
秦庄襄王...
异人贵人,吕不韦
秦昭襄王太长命,他的长子没能熬到继位就与世长辞了。于是,太子就落到第二个儿子中,安国君,既秦始皇的祖父。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秦始皇的父亲异人排在中间。由于异人的母亲夏姬最不得宠,所以异人被派到邯郸做人质。邯郸之战那一年,嬴政出世。那异人是怎样当上太子的呢?异人在邯郸做人质时,遇见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生意人人,他是吕不韦。当时的吕不韦已经是财经巨子,能够笑傲江湖了。吕不韦认为异人绝对是一支有潜能的蓝筹股。虽然不得宠,但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却无子。只要华阳夫人想安国君推荐,异人绝对可以当上继承人。于是,吕不韦很果断的拿出一半家产给了异人,让他包装自己,结交天下名流、诸侯。然后,吕不韦就带上金银珠宝赶到秦国见了华阳夫人。一见到华阳夫人,吕不韦就说虽然异人身在国外,可是却非常想念华阳夫人。而且吕不韦还做了全面的工作,他同时摆平华阳夫人的弟弟。吕不韦告诉他厉害的话,虽然华阳夫人现在受宠,一旦安国君去世,新的太子继位,他们的形势一定非常危险。接着,吕不韦继续怂恿华阳夫人赶快在安国君孩子中受个养子,然后把他立为嫡嗣。这个人,一定不可以威胁到华阳夫人的地位,他的现状最好落魄潦倒,远在他乡。而这个人选,非异人莫属。为了得到华阳夫人的喜爱,异人改名为子楚,因华阳夫人是楚人。华阳夫人感到严重的生存危机,于是同意了吕不韦的献计。她拿出最拿手的‘哭功’,最后安国君无奈答应。史书记载: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
赵姬
被立太子后的某日,吕不韦在邯郸的家摆家宴。家宴开始不久,吕不韦能歌能舞的爱妾赵姬出场表演。异人一见她就热血沸腾,请求吕不韦把此女赐给他。吕不韦非常生气,一方面又考虑到‘投资’了大半身家的资金,无奈割舍。一年后,赵姬在邯郸产下个男娃,他就是赢政秦始皇。有人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赵姬嫁给异人的时候,已经怀孕,吕不韦才是秦始皇的生父。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国大举进攻赵国,赵国决定杀人质异人。吕不韦花了600金,等于吕不韦大半家产,买通赵军军官,放了吕不韦和异人。由于600金只能买两条命,所以赵姬带着儿子嬴政东躲西逃,一旦被捉到一定处死。那时,嬴政才两岁,在赵国非常艰难的生存着。逃出来六年后,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即位,称秦孝文王。这等于说,异人就是未来的国君,赵姬就是未来王后,而嬴政就是未来太子。所以,赵国就不敢再追杀了,千方百计的找到他们,然后护送他母子俩回秦国了。这时,嬴政已经九岁了。虽然结束了流亡的生活,可是他在赵国渡过了噩梦般的童年。安国君也已经老了,即位三天后,就死了。秦昭襄王,熬死了两个儿子。安国君死后,如计划中的事,异人继位,称秦庄襄王。当了新国君,他没有忘记吕不韦对自己的扶持,封吕不韦为丞相,再让十万户农民向国家交的赋税都给吕不韦,十万人养一侯。异人一生人有四个奇缘:祖父在宣太后的策划下当上秦王,父亲意外当上太子,有幸认识到吕不韦,得到华阳夫人的宠爱,因而最后当上了国君。尽管种种的‘幸运’都顺势而发生在异人身上,他也只当了仅仅三年的王,终年34岁。
秦始皇...
嫪毐叛乱
秦始皇即位的时候才13岁。嬴政即位后,以吕不韦为相国,尊称吕不韦为仲父。所谓的仲父,就是次于父亲的父辈。异人死的时候,赵姬才30岁。可怜的赵姬,从青楼月风的女子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王太后,在花样年华的大好岁月突然变成孤孀。她不可能再嫁,余生孤独的渡过冷清的岁月。她和吕不韦,本来就是夫妻关系,后来变成了‘贡品’送给皇上。终于还是寂寞难耐,她常常借商议国事为名,召吕不韦进宫。精明的吕不韦深深知道私通太后的引火烧身的风险,但又无法违抗太后的遵命。于是,他找了一个强壮的男人嫪毐,变成假宦官,推荐给太后,然后急流引退。在和嫪毐相处的日子里,这个寡居的太后,还竟然还二次怀孕。于是,赵姬躲到远离咸阳的地方,生了两个儿子。公元前239年,也就是秦始皇21岁那年,太后封嫪毐为长信侯,把河南的泌阳封为他的食邑。而且,在太后的支持下,许多人都投靠嫪毐集团,门客有一千多。慢慢的,嫪毐的权利和吕不韦比肩。而且还吧整个太原郡封给嫪毐。前238年,秦始皇满22岁,在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按秦国法律规定,国君到了22岁,举行加冠礼,佩了长剑后,就可以亲理朝政。这个时候,嫪毐猖狂的盗用了太后的命令,调动军队发生叛乱。他和王后有约,假如秦王死了,由他们的私生子继承王位。嬴政派吕不韦带兵平叛,嫪毐大败而逃。嬴政果断下令,活捉嫪毐赏50万。没多久,嫪毐和他的集团全部落网。嬴政将他车裂,灭其族,把他的两个私生弟弟也杀了,死党20人也被枭首示众,嫪毐门客全部流放到蜀地。而母后赵姬,在咸阳宫里终身软禁。十年后,40岁的赵姬,在咸阳宫中郁郁寡欢的病死了。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的母后都可以拥有男宠,可是绝对不能授之权利。赵姬也许就是一个普通女子,被摆到政治的舞台上卷进权利斗争。她错误让嫪毐专擅朝政,还乱了朝政,扰乱秦国国君继承系统,才沦落到如此可悲下场。
吕不韦之死
在审判嫪毐叛乱事件过程中,吕不韦被牵连的被‘供’出来。吕不韦除了扶持异人做国君;他在异人时期做了三年的丞相,加上秦始皇时期做了九年的相国,前后整整辅佐了秦王12年。无论是对异人或嬴政,他都有很大的功劳。于是等到13个月事情变淡以后,嬴政秦王才罢免了其相国职务,再流放他回到洛阳的食邑。吕不韦绝对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越王勾践出产了一个从政转商转型成功的范蠡;而秦国出现一个从商转政转型成功的吕不韦。这样的天下奇才下台后,秦国不用他,自然诸侯六国使者会来请他。对于任何一个君主来说,自己不用的人才,他国也不能用。首先免掉官职,后来再下流放令,还没有等到皇上逼死自己,看完秦王写给他的信后,吕不韦在自己的食邑饮毒自杀。吕不韦死后,由于他是自杀而死,不能举行国葬。于是,吕不韦手的门客,按老百姓的葬仪把吕不韦埋到洛阳的邙山。这件事被嬴政知道了,他下了道诏书,把吕不韦所有的门客一律流放。如果参加吊丧的外国门客,比如来自韩魏赵等国家,把他们驱逐出境。吕不韦有三千多门客,这些都是为秦王储存的人才库,而秦王嬴政后来重用的丞相李斯也曾经是吕不韦的门客。由此可见,嬴政对吕不韦的一片用心并不领情,而且把他的门客看成威胁自己政权的一股势力,才对他们采取打压的手段。吕不韦执政12年,渐渐的建立了庞大的政治集团和政治势力,而且他还是赵姬的前夫,在嬴政小的时候吕不韦从赵姬得到特殊授权,所以吕不韦的权利相当大的,其影响力无形中超越了刚上位的嬴政。要是权利长期超越君主,将来一定被君主除掉的。所以吕不韦没有学范蠡不再贪念权利,低调引退,解散自己的政治集团,让皇上安心。回到洛阳食邑后,他依然宾客盈门,六国使者络绎不绝。因此,惹上了杀身之祸。吕不韦死后,李斯取代吕不韦辅佐嬴政。
其实,在吕不韦被免官的同年,嬴政突然下令,驱逐所有在秦国任职的六国之人,楚人李斯也在名单内。驱逐令是又郑国渠而爆发的。当年,韩国担心秦国进攻而灭亡,想到了一个‘疲秦’之诡计,派了一个水利工程师,叫郑国。他的身份是间谍,其任务是令秦国无兵可征。谁知,郑国的身份被揭穿了,嬴政非常生气。秦国的旧贵族想借用郑国间谍案,发动一场逐客事件。自秦穆公以来,秦国一直在实行人才大战略,秦孝公后六国人才一律重用,贵族因此失去很多重要的职务,强了秦国却伤了旧贵族的势力。他们对嬴政说,来秦国的人都是为自己国家服务,奉国家之命来使用离间计,应该一律赶走。嬴政一怒之下,把六国的客卿统统驱逐。这时,李斯给嬴政写了封信《谏逐客书》,大概内容如下: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逐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疆,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逐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至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兴,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于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蔻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译文:从前孝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得到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来了蹇叔,还丛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的新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人民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大,老百姓乐于为国效力,诸侯也亲近归服,新后击败楚国,魏国的兵,夺得千里领土,直到现在,政治好国力强。秦惠文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之地,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地,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地,于是拆散六国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至今。昭王得到范雎,废除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王室权利,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国霸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功劳。由此可见,客卿哪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于纳收,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秦国将不会强大。因为泰山不抗拒土壤所以才那么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才那么深邃;有志建国王业的君主不嫌弃众民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现在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叫做‘借武器给敌蔻,送粮食给盗贼”。物品中不出产于秦国,但宝物很多;贤士中不生于秦国,愿意效忠的却不少。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外部在诸侯中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
嬴政看了李斯的信,身居高位的他知错能改,没有高高在上,立刻下令,收回成命,把所有被逐的客召回来。提起秦始皇人们总觉得他残暴,很少人会知道建国前他是一个胸怀博大,有度量,有眼光,志存高见的人。所谓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的世界就有多大。秦始皇,始终是一个统一天下伟大的人。
灭韩
李斯认为,对于秦国这个经营了几百年的国家,秦始皇统治时期已经到了展开统一天下的时候了。‘此万世之一时也’,一个人一生中机遇是非常少的,遇到时机就不能懈怠。如果错过了黄金档期,让六国缓国气来,重新组织起合纵,即使有再强的皇帝,也不能统一天下。于是,他们立即谋划对六国发出的统一之战。李斯提出先灭韩国。可是,这件事遭受一个人的反对,他就是来自韩国的公子,韩非子。韩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锐,李斯自以为不如。他的文章气势逼人,凡是读过他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为了保卫国家,韩非子作为韩国使者入秦。秦始皇对韩非子仰慕大名,简直就是他的小粉丝。见到韩非子,秦始皇当然非常高兴,可是也不敢重用。灭韩之事遭到韩非子的坚决反对。于是他对皇上提出三个理由,其中一点是韩国并不容易被灭:因为韩国所处之地是‘四战之地’,四面八方都要面对外敌,同时假如任何一方主动对韩国进攻,邻国魏国就会和韩国结成同盟。韩魏结盟后,赵国一定与这两国联合起来,加上赵齐的友好关系,秦国日后攻打赵国更困难了。所以,韩非子主张先伐赵缓伐韩策略。李斯主张灭韩,韩非子主张灭赵。李斯派出姚贾到六国,用金钱收买重臣,暗杀廉洁、不受钱的忠臣。这件事情被韩非子知道了,韩非上书告状姚贾贪污公款及假公济私。于是,李斯和姚贾联手起来诋毁韩非子。他们说韩非子身为韩国公子,一定不会帮助秦国,这个人不宜久留,更不能放他回国,如果除掉将来必定是秦国祸害。嬴政听了后,把韩非子关入监狱审讯。韩非子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李斯乘机送去毒药,韩非子就在监狱里自杀了。秦王嬴政在韩非子入狱后后悔了,边下令人赦免韩非子,可惜太迟了。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
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秦王嬴政首先先把韩国的南阳拿下;第二年即公元前230年,将其国都拿下在,韩国就灭亡,韩王安被俘获。韩国是六国中最小最弱的国家,其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灭赵
战国初期,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赵国曾经是一个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然而,赵武灵王却立错太子误了统一天下大业。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使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灭赵已经是指日可待。可是,秦国还是花了整整六年,才拿下赵国。原因就是赵国还有一支精锐之师,阻挡了秦国进攻的步伐。
战国274年中,杰出的将领数不胜数,但期间最为有名的是秦国的白起,秦国的王翦,赵国的廉颇和赵国的李牧为战国四大名将。赵国在七国中出产最多名将。李牧是赵国北部边疆的一名将军。赵国北边和匈奴接界。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屡败匈奴北方胡人部落。到了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渐强大,并不断骚扰赵国北方边境。赵惠文王便派李牧长期驻守在高国北疆的雁门郡。李牧对应匈奴的战策是死守不攻,绝不出战。他每天杀牛厚待士兵,派出很多侦察兵细心防守。每次匈奴入侵边界,烽火台一报警,李牧即下令士兵收拾物资退入城堡固守,从不出战,使匈奴无从掳掠。针对军需以掠夺为主的匈奴,他以示弱于敌,以麻痹强敌,伺机歼敌。他下令,“有敢捕虏者,斩”。匈奴频频进攻,却占不到便宜。虽然赵军没获胜,但却没有丝毫的损失。于是,匈奴到处散播谣言,说李牧将军胆小怯战。这消息传到赵孝成王那里,赵王派使者责备李牧。但是李牧老谋深算,依然如故,我行我素。赵王认为李牧灭了自己的威风,一怒之下罢免了李牧,换了新的将军。新的将军上任,每逢匈奴入侵,即下令军队出战,屡战屡败,损兵折将,而且边境不安全,所有的生产如耕种与放牧都无法进行。最后赵王没办法,再次请李牧出山,答应了李牧坚持不战的策略,李牧才肯复职。李牧回到雁门,坚持按既定方针办,下令坚守。几年内匈奴多次入侵,都一无所获。等到李牧从烽火台报警和情报员报告中熟悉了敌情后,以及几年来匈奴入侵军队势力的消耗,李牧在时机成熟时出战。严格栽培精兵、射手与战马,在匈奴来路埋伏奇兵,十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
在邯郸之战最危机的时候,赵王把李牧调过来。李牧统帅赵军,大败秦军。当时秦军的将领,叫恒齮。按秦国的法律,将领打败战后,回国要被处死的。恒齮于是畏罪潜逃,逃到燕国,改名为樊於期。后来,荆轲刺秦王带去的秦军将领人头,就是樊於期的。
公元前229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加上北部地震及次年的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秦王乘机派大将王翦亲自率领主力攻打赵国。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秦军。秦军多次受挫于李牧。王翦禀报秦王,再用反间计,派奸细重金收买两代元老郭开,让他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司马尚功劳太大了,意图谋造反,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这个郭开,曾经诬陷廉颇。昏君赵王信以为真,没有调查实证,立刻把李牧和司马尚换下。李牧抗命,不交兵权,赵王把李牧秘密逮捕,然后秘密处死,然后把司马尚撤职。杀了李牧的三个月后,王翦攻破邯郸,俘虏赵王。所以,赵国的大业,毁在郭开之口,败在几代昏君之下。
灭魏
公元前225年,秦王派大将王贲攻打魏国都城大梁。王贲是王翦的儿子。除了韩国,其他五国都是被他父子两灭掉的。魏军禁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经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发现大梁的地势非常低洼,所以就在城北边,掘开了黄河,水淹大梁。经过三个月的浸泡后,夯土制成的城墙全部坍塌。秦兵涌入大梁城,活捉魏王,魏国灭亡。
魏国,是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曾经是七国中人才最完备的国家。而这个人才济济的国家,为何最后会如此不堪一击呢?魏国的灭亡,主要是人才严重流失。其中吴起,就是魏国流失的第一个人才。吴起,就是那个在河西之地,一连攻下秦国五个城池的将军。吴起打战,特别能跟士兵同甘共苦,爱兵重将。除了军事,他非常重视德政,是一个‘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政治家。魏武侯即位后,有个叫王错的丞相,非常妒忌吴起。他对魏武侯说,魏国国土太小,容纳不了吴起这样的人才。如果吴起打算长期留在魏国,就一定会迎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定居的打算,他一定会推辞。说完,王错找机会请吴起到家里做客。王错的妻子也是魏国公主。他特地让公主表现得非常野蛮,当众羞辱王错。果然不出所料,吴起婉言谢绝了魏武侯的联姻邀请。魏王开始怀疑吴起,不再重用吴起。王错不断在魏武侯面前进谗言。吴起觉得自己可能遇害,立即逃到楚国。离开魏国时,他回头掉下眼泪。车夫以为吴起无法割舍打下的江山,吴起无奈说:“ 如果君侯信任我,我可以帮助君侯成就王业。如今君侯却听信小人谗言,不再信任我,河西郡被秦国攻取的日子不会很久了,魏国从此要削弱。” 吴起来到楚国后,受到楚悼王邀请执行变法,使楚国迅速强大。
商鞅,是魏国流失的第二个人才,曾经在魏相公孙痤下做臣子。公孙痤临终前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魏王非常重视与信任公孙痤。公孙痤甚至把话说到如此程度,这个奇才,要么重用他,要么杀掉他,决不能让他出国。结果魏王没有杀他,也没有重用他。最后让商鞅到了秦国,辅佐秦孝公变法。秦国的崛起,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功劳,莫过于商鞅变法。
范雎,是魏国流失的第三个人才。他曾经在魏王手下的一个大夫须贾做随从。某日,他和须贾一同出使到齐国。齐王不见,结果他们在齐国呆上了几个月。齐王虽然对须贾极度冷淡,却知道范雎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想拉拢范雎,让他为齐国效劳。于是,齐王送来黄金十斤及大批酒肉给范雎。须贾让他把黄金退回去,酒肉可以留下。范雎照办。回国后,须贾诋毁范雎,说范雎是齐国派来的间谍,所以得到齐王的重赏。魏相魏齐得知后,没有查明原因,把范雎抓起来,打个半死。范雎立刻装死,动也不动,也不敢出声。这些打范雎的人以为范雎死了,把他的‘尸体’卷起来扔到厕所里去,魏齐还让喝酒的人在他身上小便羞辱他。范雎咬紧牙根,还是一动不动。等这些人走了,范雎求看守的放条生路。于是,看守的动了慈悲心。他请求魏齐允许,把‘死人’扔掉以免尸体在屋里发臭。这时,喝醉酒的魏齐醉昏昏的答应了。范雎就乘机逃走了。隔天,清醒了的魏齐担心范雎假死,再回去寻找‘尸体’的时候发现范雎不见了。恰好,范雎遇见一个好人,就是后来在邯郸之战带着二万人投降的郑安平。他把范雎藏起来,帮他养伤。为了自保,范雎还改名叫张禄。某日,来了一个秦国大使。在郑安平的帮助下,张禄得到与秦国大使见面的机会。秦国大使非常赏识张禄,暗地里带他回秦国。大使与魏国辞行后,在城外拉走张禄。结果走到一半,西边来了一队魏冉的人马。张禄知道魏冉憎恨六国的人,马上躲到车后面。果然,车子停下,魏冉问大使是否带上六国的人。大使说没有。魏冉走后,张禄告诉大使,魏冉怀疑车上有人,但是他忘了搜查,再过一会儿他一定回来搜查,吩咐大使让他下车。范雎下车后,一路狂奔。果然没多久,魏冉就派他的随从,骑马回来搜查这个车子。范雎在十几里路外,等着大使的车,顺利进入秦国。
信陵君,是魏国四公子中间,最有才华的。某日,魏王和信陵君一起下棋。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魏王立刻放下棋子,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信陵君不慌不忙说,赵王只是打猎而已,不是进犯边境。说完,继续和魏王下棋。魏王半信半疑,全无心思下棋。又过了一会儿,北边传来说,赵王打猎,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很惊讶,问信陵君怎么料如神算。信陵君说,他在赵王身边有门客,可以把赵王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他听。魏王经过此事后,马上信陵君对另眼相看,不是更重用他,而是戒备信陵君,不敢任用其处理国事。在邯郸之战,信陵君窃符救赵,杀了将军,夺了兵权。解赵国之围后,信陵君把军队解散,让他们回去,而自己待在赵国整整十年不敢回去。秦国听说信陵君已经留在赵国,恢复元气以后,秦国不断攻打赵国。这时,赵王才想起自己当年抗秦的弟弟,信陵君。赵王派出使者请信陵君回国,可是信陵君谁都不见。他告诫守门的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 后来有赵国人劝信陵君,说魏国已经非常危急了,你不回国保卫,天下人还会看重你吗?假如国家灭亡,祖宗的坟墓都被挖走,那你信陵君还有分量吗?” 信陵君听后,就回魏国了。魏王任命信陵君为将军。公元前247年,信陵君带领韩赵魏楚燕,五国联合伐秦。五国攻秦,这是合纵最成功的一次,秦国封住了函谷关不敢出来。秦王异人再次利用了反间计。他派人持万金找了当年信陵君杀掉大将军晋鄙的门客,挑拨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说信陵君已经是诸侯军的总指挥,天下人只知道信陵君而不知道魏王,将来若有机会,信陵君一定取魏王而代之。然后异人再派使者带着礼物,敲罗打鼓到魏国,祝贺信陵君当魏王。因此,魏王更加怀疑信陵君,把信陵君大将军的职务罢免。五国攻秦计划终告失败。从此以后,信陵君就告病假,不再上朝,每天沉迷酒色中。四年后,信陵君死了。吕不韦立即派兵,一下子占了魏国20多座城,建了东郡,把六国南北一下子切开,从此六国再也不能合纵。18年后,水淹大梁,魏国灭亡。
除此之外,秦惠文王重用的张仪和魏章,秦国丞相吕不韦,他们也是魏国人。魏国这么多人才没有受重用也留不住,亡国变是迟早的事。
灭燕
按地理位置看,赵国和燕国二国存在着唇亡齿寒的关系。赵国的灭亡,等于燕国失去了一个强大的挡箭牌,秦国大军直接守驻在燕国边境上。燕国是一个弱国,军事不如秦国。于是,燕国就出了荆轲刺秦王这一招。燕王喜的儿子,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丹,是整件事情的谋划人。公元前232年,太子丹担心燕国被秦国所灭,从秦国逃回燕国。正好其好友樊於期因兵败畏罪潜逃到燕国,太子丹就接纳了樊於期。太子丹的老师知道此事后,认为樊於期是秦国叛将,不宜留在燕国,劝太子丹把他送给匈奴,可是太子丹不答应。
随着秦军逼近,太子丹欲以刺秦王救国。于是,太子丹老师推荐了田光。田光和太子丹一起计谋整件事情后,找来剑客好友荆轲帮忙。田光告诉荆轲,燕秦势不两立,希望荆轲能够到太子住处走一趟。说完,为了表示他没把国家机密对外泄露,田光便自杀了。田光之死对荆轲刺激很大的。他知道此事绝对重要也绝对机密。荆轲马上拜访太子丹。太子丹见过荆轲后,便交待其任务。
赵国灭亡后,太子丹非常恐惧,荆轲迟迟未动身,于是便请求荆轲。荆轲提出两个接见秦王嬴政的通行证:燕国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太子丹不忍杀害好友。于是,荆轲就私底下会见樊於期,说他的家人已被灭族,并告诉他刺秦王的报复计划。樊将军听后二话不说,立刻刎颈自杀。太子丹还给荆轲派了一个助手,叫秦武阳。他十二岁就杀过人,胆子很大。但荆轲还不动身,他在另外一个人。太子丹嫌他行动慢,怀疑他要反悔,一再而三的催促。荆轲恼火了,说:“我今天如果一去不复返,就可能因秦武阳这小子!” 于是就出发了。离别时,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起筑乐,荆轲唱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当然,最后任务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助手秦武阳关键时刻吓瘫了。秦武阳走到台阶时面如土色,两腿哆嗦。荆轲马上对秦王解释,说秦武阳是个粗人,没有见过大场面,更没有见过天子。秦王嬴政看见荆轲镇定自若,就让荆轲一个人把地图献上殿来。意思说秦武阳不得上殿。两个人的任务,完全压在荆轲一个人身上。荆轲上前打开地图,中国古代包装书画的方式是卷轴的。当地图完全打开以后,地图的最里面突然露出了一把匕首。荆轲的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起匕首,直接刺向秦王的胸膛。秦王嬴政撕下左边的袖子,拔腿就跑。秦朝宫殿的大臣都不能携带兵器,只有秦王佩带着一把长剑。但是剑太长了,和荆轲短距离内抽不出来。在紧要关头,嬴政的御医夏无且,背着一个盛了中药的药囊。他放下药囊,对着荆轲撒去。荆轲不知何物,于是放缓了追杀秦王的步伐。嬴政多跑了几步,终于成功拔出一米六二的剑来。剑一旦拔出来后,荆轲马上处于劣势。秦王上来,砍了荆轲八剑。荆轲尸横殿上,秦王坐在宝座上沉默了很久。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遇到行刺。
荆轲行刺激怒了秦王嬴政。他立刻下令,攻打燕国。公元前225年,秦军将燕国主力击溃,燕王逃到辽东。燕王觉得这件事情是太子丹引起的,糊涂的把太子丹杀掉,将太子丹砍首献给秦王。可是,这并没有阻挡秦灭燕的雄心。公元前222年,秦军活捉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荆轲被杀后,荆轲的所有亲朋戚友被通缉。高渐离埋名隐姓,给人家打工。可是,他的音乐天分最后还是被发掘了。这时秦国已经统一天下,秦始皇已经很爱才。他把高渐离召进皇宫,想听他的音乐。进宫后,被人发现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于是,秦始皇把高渐离的双眼熏瞎。慢慢,高渐离得到秦始皇的信任。他可以凭声音感觉嬴政的位置。后来,高渐离在筑里面装上铅,在最短的距离用灌满铅的筑去砸秦王。结果高渐离也被杀了。从此以后,被他灭的六国人,秦始皇一个都不能接近。
灭楚
曾经有人说:“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意思说,如果连横成功了,那么秦国就可以称霸;如果合纵成功,称霸的将是楚国。俗语说,朝秦暮楚,秦楚是并列的,可见楚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距离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100年前,楚国曾经兵强马壮,横扫中原,已露出争雄之势。到了秦王嬴政时期,楚国势力大不如前但秦国一时也奈何不了其势力,因楚国还有一个著名的将领,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项燕。
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幽王的同母弟哀王即位。仅仅在位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负刍成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离析。公元前226年,楚国发生内乱,秦王嬴政乘机南下攻楚。王翦到了楚地后,并没有对楚军发动进攻,而是让他的六十万军队待在兵营里,天天好吃好喝。楚国调动全国的军队集中起来进攻,向王翦挑战,王翦就是不应战。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灭楚之战就是这样开始的。一年后,王翦的士兵养精蓄锐够了,士气高昂;反而楚军挑战了一年,没打成仗,斗志渐渐松懈。由于粮草不足,楚军开始调防,把军队向东移动。王翦趁楚军移动的时候,突然调集精兵追击,一下把楚军打败。公元前223年,王翦和蒙武攻入楚最后一个都城,安徽的寿春,楚国就灭了,活捉楚王负刍。
项羽的祖父,项燕在淮南拥立了楚王的后裔,叫昌文君,重新起兵反秦。王翦和蒙武带兵到淮南,结果昌文君被杀,项燕兵败自杀。楚国彻底灭亡。
灭齐
公元前221年,秦王命令王贲攻打齐国。这时候,五国已经全部被灭,仅仅剩下一个齐国。齐国国君田建非常紧张,主要是齐国已经几十年没有作战的经验了,绝对不是秦军的对手。 突然,秦国派来了一个使者。使者对齐王说,只要齐王交出国家,秦王将给他五百里土地,让他做封君。和其他六国的君主被杀被掳相比,田建觉得自己的下场好多了。他非常高兴的答应使者的建议,下令举国投降,不战而降。齐王田建跟随着使者回到秦国。秦王把他安置在一个地方,这地方在一片松柏林里,周围五百里地都是田建的。然后派兵把松柏林包围起来,断绝所有的供应。最后,齐王田建活活饿死在松柏林里。
统一中国
公元前221
,秦始皇赢政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39岁就消灭六国,从甘肃省宁夏一片的小国,扩大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建都于咸阳。然而,统一中国的大业是秦国国君代代努力结成的果,到了秦始皇统治时代,可说是水到渠成的发生了。从秦孝公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七代明君,没有一个误国误民的昏君庸主;再来,代代重才,都六国重用贤才,如果没有六国人才的辅佐,秦国根本不能统一天下。不过,单单看这两点都很不简单了。有了这两个条件,秦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认为秦始皇是幸运的,所谓‘千古一帝’的说法,我更偏向于他遇到千逢难得的机会。
完成统一中国后,嬴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神话君权,树立绝对权威的形象。在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 或 “王”。建立秦朝起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皇帝’的人,自称‘始皇’,从此‘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为了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他把皇帝的命令叫做‘制’与
‘诏’,电视剧里读到皇帝圣旨的情节,
就出现‘奉天承命,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由此而来。为了强调皇帝与众不同,他规定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秦始皇一生中有功有过。
功绩:
1. 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嬴政采取李斯的建议,
为了彻底结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他废除分封制,改用郡县制。地方行政分成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国君委任。
2. 统一文字:战国时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字是混乱的。为了便于政令统一,方便各国诸侯交流,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中国文字。可惜由于文字过于复杂华丽,最后在汉代被隶书取代。统一中国文字的贡献是,成功弥合了方言的多样化,统一各民族思想。
3. 统一货币:秦始皇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钱万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是民间主要的流通媒体。统一货币前,谁都可以造币;统一货币后,货币的制造权归国家所有。
4. 统一度量衡:方便交换和向国家交纳赋税。
秦始皇的全面统一,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修建驰道和直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布设一个公路网。直道,是和长城对应的;一方面是交通线,一方面是运兵的高速公路,连接咸阳至内蒙古包头市(九原郡),秦始皇可以快速的把关中的军队调到长城一线。驰道,有连贯东西区域的高速,可以通往东边的洛阳,西边的陇西郡,通往南阳的武关道,太原的临晋道,穿过秦岭巴蜀的秦蜀栈道。
6. 水利工程:商鞅告诉秦人,生活中有两件事:耕种与打战。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而秦国便有了一个延续135年的国策-- 耕战。
秦惠文王时期,在咸阳宫,张仪和司马错激烈争论,争论焦点是应该夺取西南的巴蜀还是东边的韩国。从战略考虑,巴蜀地区面积广大,山川纵横,人口众多,将会为秦国的扩张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最后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司马错占领了巴蜀后,巴蜀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很差。公元前272年,30岁的秦人李冰按照司马错的军事思想,要把蜀地建成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基地。当时还没有发明火药,李冰需要开辟大山。按当时的技术,人们只能依靠钢钎和石旷日持久的凿打,需要至少30年的时间,而秦国统一大业却迫在眉睫。他想出一个奇妙的方法,先用火将岩石烧到发红,再用冰凉的江水泼在滚烫的石面上。经过热胀冷缩,岩石崩裂疏松之后,民工才挥锤凿打,事半功倍。公元前256年,历经14年的努力,世界水利史上的惊作都江堰竣工。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又有十万秦人,陆续从北方迁往蜀地,与当地居民共同开垦广阔的平原。囤积的粮食成为当时天下最大的粮仓。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出天府之国,永远滋润成都平原。
公元前262年,秦攻韩的重镇野王,企图切断上党通往新郑的道路,迫使韩投降。 后来韩把上党给了赵国,引发了长平之战。11年后,秦夺韩的重镇成皋、荥阳,韩国已经处于灭亡边缘。于是,韩国派出一个间谍,名叫郑国,他的身份是水利工程师。公元前236年,郑国在秦国发动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他要执行‘疲秦之计’,使秦国的所有劳力投入到水利工程去,让秦国无兵可征。郑国渠全长250公里,主要把关中平原的两条河连接起来,让泾水和洛水之间挖一条大渠,利用丰富的水量灌溉关中平原,这样关中就不怕干旱了。后来,郑国间谍身份的事情被秦王嬴政知道了。他一怒之下把六国人都逐出秦国。来自楚国李斯写了一篇《谏逐客书》,劝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大业需要靠外来人才。秦王息怒后,不再驱逐六国人才。他也没有中止郑国渠的工程,相反的,他还派遣更多的劳工参与施工。十年后,郑国渠大功告成。郑国渠灌溉土地四万顷,可以供养四百万士兵。关中平原,已经变成了大军的粮仓。
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开始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在他看来,帝国的疆域不仅仅限制于楚国的边界。秦始皇认为秦帝国南边地的国界应该在海边,所以他一直打到南海的海岸线。公元前219年,一支秦国军队驻扎在广西桂林一带。顽强的土著人神出鬼没,白天躲藏,夜晚偷袭军营。南岭重镇久攻不下,部队被困在密林深野,军中粮食即将补给不足。从北方的粮仓到南方前线,秦军的后勤保障主要依靠陆地运输。然而,丛林茂密,山高水远,未开发的后勤保障变成一场噩梦。眼看伟业功亏一篑,一个叫史禄的人建议在湘江和漓江之间修一条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船队从巴蜀的粮仓出发,进入长江的支流湘江,然后到达珠江的支流漓江,后勤物资就完全可以用水路送到战争前线。灵渠施工于公元前214年,动用了20万大军,仅用两年时间完成这33公里的运河。灵渠建成后,粮食运输舒畅无阻。第二年,秦军就平定了土著人的反抗,帝国的疆域一直拓展到了南海之边。
‘过’:
秦始皇耗费了大量的民力,物力,财力,成了名副其实的建筑皇帝。
1. 修筑长城: 史籍记载,秦始皇动用了近百万人力修建长城,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那个时代没有任何机械,工作环境又是崇林峻岭。有人认为,修建长城是秦始皇糟蹋百姓的重要证据。收拾六国后,秦始皇的一生并没有停止战争。北方的匈奴不断侵犯中原。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袭扰,他命令蒙恬将军北上修建长城。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如果没有长城,涉及防守的军队人数是很庞大的。蒙恬将军只用了区区四年就把长城修建完毕。其实,所谓的长城不是秦始皇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而史书上却把修长城造成的苦难全归罪于秦始皇,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历史上,除了元朝和清朝不修长城外,明朝修的长城是最长的。
2. 阿房宫:据《秦始皇本纪》记载,阿房宫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层可以坐一万人,下层可以竖一个五丈高的旗杆。由秦惠文王开始建造,宫未成而亡。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再次修建,动用72万人,全国人民占2000万人,每天有十几万苦役参加工程,一直到秦朝灭亡都没完全建成。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续修建。秦末项羽入关,付之一炬,化为灰烬,大火三月不灭。
3. 大修秦陵:历时38年,每年用人72万人。搞得老百姓民不聊生,于是世人就把修长城所有的‘罪’,都怪到秦始皇头上了。
4. 扩建宫殿: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战争中,每灭掉一个国家,就劳民伤财在咸阳仿照该宫殿的样子再建新的宫殿。这些宫殿南临渭水,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将六国诸侯夺来的钟鼓,美人,珠宝都充盈宫室。秦始皇所建的宫殿,关中约300座,关外400余,仅咸阳旁二白里内,宫观就达270座。
5. 寻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在人间至高至上至大至尊,无所不为,无所不能,唯独的忧虑就是死亡。
当他第二次东巡的时候,来到齐地登泰山,遇到了徐福。徐福给秦始皇介绍了神仙学说。
秦始皇一听到神仙思想后,立刻达到痴迷的状态。虽然第一次见面,他立即答应徐福到海上寻找三神山求仙药的要求。徐福一去就去了九年,在秦始皇临死前那年再次回来,说他已经找到三神仙,可是海上有一条阻碍他靠岸的大鱼。于是,他要了三千童男童女,带了许多能工巧匠,各种五谷种子,在秦始皇的支持下,走了。徐福可能为了避秦难,带了能繁衍的童男童女,落地什么都能干的工人,带上种子,搞了一场大型的海上移民。有人说,三神山就是现在的日本,日本人就
是徐福的后裔和他带去的童男童女。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他耗费了巨款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当时,被榨干血汗的老百姓,诅咒暴君秦始皇不得好死。
6. 焚书坑儒:在秦始皇的晚年,《焚书》 《坑儒》是他做错的两件事情。其中导火线是博士们对 《封建制》 和 《郡县制》 孰优孰劣的争论,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于是,李斯提议,除了秦国官史写的书以外,其他各国的历史书一律销毁。而且除了博士官自己职务需要藏书(如医药,农书,占卜)以外,民间的所有藏的
《诗经》,《书经》,《尚书》,还有诸子百家的书,一律焚烧。限定30日把所有的书集中到郡县,集中销毁。如果有人聚众谈论诗书,就得杀头;如果官员知情不报,一样砍头。
焚书后两年,秦始皇巨款聘请求仙的术士,找不到仙药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指责他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然后携带巨款逃走了。秦始皇得知后,非常生气,派人追查,捉了460的术士,把他们定下‘妖言罪’,统统活埋,还必须举告天下。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站出来相劝,却被秦始皇贬到北方,和蒙恬大将军一起对付匈奴。焚书的结果,导致秦朝的帝国根基动摇了;坑术士的事件,得罪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把他们赶到了对立的一侧,导致东北叛乱。陈胜吴广起义,一大批读书人跑到起义军里,包括孔子的后裔。秦始皇手下的博士,包括叔孙通也投靠刘邦。这些人成为推翻秦帝国的一股重要力量。秦,最后也被刘项灭了。
沙丘政变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在他人生第五次大巡游返回的路上,驾崩于沙丘,享年49岁,在位37年。按《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巡游途中病倒,病重前命赵高草拟了份诏书,加盖了玉玺,召长子扶苏,从蒙恬的北方赶回京城,主持他的丧葬。赵高是秦始皇身边的宦官,除了专门给皇帝管车队的,手持兵符和玉玺,深得秦始皇信任的一个人。信写好以后,来不及交给使者,秦始皇已经死了。诏书和秦始皇的玉玺留在赵高手里。当时,秦始皇带着小儿子胡亥一同旅游;而赵高又是胡亥从小到大的法律老师。赵高非常明白,一旦扶苏当上了皇帝,自己必定受到冷落和排挤,所以这份诏书对自己极为不利;唯有扶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胡亥,才可以保证自己日后的飞黄腾达。出自于个人利益,赵高先扣押遗诏来见胡亥,劝他取而代之。胡亥碍于忠孝仁义,并且担心丞相李斯不赞同,开始时不答应。赵高再用商汤杀夏桀和周武王杀商纣王的历史故事,最后成功说服胡亥。胡亥答应后,赵高便对李斯下手。李斯反对,赵高又利用扶苏亲蒙恬将军的权利厉害关系,说扶苏继位,李斯丞相之位置必被蒙恬将军取代。李斯权衡了一番,最后也选择站在赵高那边。于是,赵高和李斯串谋,篡改诏书,立胡亥为王。
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 -- 《史记.李斯列传》
(这三件事情都违背天意,所以最终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还是个人啊,怎么能参与这些阴谋呢?)
三件事:1. 晋献公因宠郦姬想立她所生之子奚齐而废太子申生,间接害死太子申生,导致晋国五世内乱。 2.
齐桓公兄弟两争夺王位,导致互相杀戮。齐襄公被堂弟公孙无知所杀,齐人又杀了公孙无知。事后,齐襄公的两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公子纠派人暗杀公子小白,没有成功。公子小白抢先回国即位,称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派兵打败鲁国,杀了哥哥公子纠。3.
商纣王因听不进劝谏而杀比干、箕子。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因为劝谏商纣王,被商纣王挖心而死。箕子是商纣王的弟弟,也因为劝谏商纣王,结果被商纣王囚禁。
另外,他们又炮制了一份诏书,以‘不忠部孝’的罪名命扶苏与蒙恬自刎。扶苏接到诏书后,不理蒙恬以‘诏书可能有假’劝止,拔剑自杀。其实,在秦始皇二十三个儿子中,最器重的是长子扶苏。但在坑术之事件,扶苏极力劝谏,激怒了秦始皇被派到北面与蒙恬将军做监军。扶苏离开了政治中心是一大失误,导致他没有留在秦始皇身边,让外人从中作梗,无端端的错过继位的机会,最后还含冤而死。蒙恬不肯不明不白死去没有自杀,最后被囚禁在阳周。
秦始皇死后,秦朝的权利真空,为了避免内乱,李斯决定秘不发丧。秦始皇死在七月,正是高温季节,尸体很快腐烂,臭气冲天。为了掩盖尸臭味,李斯找来一车臭鲍鱼,装进秦始皇的豪华车里面,臭尸体和一车臭鲍鱼臭味相合,鱼味就盖住了尸味。人虽然死了,尸体发臭了还生了蛀虫,车队还得马不停蹄沿着原本的路线,向西再向北,一直到秦帝国最北的内蒙古的包头市,完成预定巡游的所有路线,再返回都城咸阳。秦始皇,这个害怕死亡的‘千古一帝’,竟然死得那么惨不忍睹。
秦二世诈立
秦始皇的葬礼完毕后,二十一岁的胡亥继位称帝,为秦二世。赵高官被封郎中令,成为秦朝最重要的决策者,而秦二世只是一个傀儡皇帝。秦二世即位,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殉葬,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骊山陵墓里。
胡亥自小没有政治野心,在他做皇帝以后仍然没有改变。他对赵高早以深信不疑,几乎到了盲信的地步。称皇后,他以后人生的所有行动,都在赵高的指导下进行,事事听从赵高的。他按造赵高的主意,诛杀兄弟姐妹,灭掉秦国宗室。他曾经想释放蒙恬,重新启用,但受到赵高的阻拦,执意要消灭蒙恬,蒙恬将军最后被胡亥除掉。二世身居宫中,不见群臣,由赵高充当群臣与自己的联络人,将赵高当作自己唯一的代言人。李斯多次求见,却被赵高拦在门外。赵高特地让胡亥沉湎于酒色而不上朝,然后开始把持朝政为所欲为,事情不论大小,完全由赵高决定。
李斯之死
公元前209年,秦朝的暴政极其了陈胜与吴广的起义。李斯上书请求停止修建阿房宫,以减轻各种开销。二世没有回应。于是,李斯又上门求见。赵高趁着二世和几个美女玩得起劲时,安排李斯入宫拜访。这件事,一连出现了三次,激怒了秦二世。赵高乘机陷害李斯,说李斯勾结陈胜。秦二世听信赵高谗言,叛李斯腰斩于市,并夷三族(其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一起被杀)。临死前,他对一起奔赴黄泉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致呢!) 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做了丞相,游刃有余的掌握秦朝实权。
指鹿为马
李斯死去的一个月后,秦二世意外的上朝召见文武大臣。在朝会上,当丞相的赵高命人牵来一头鹿,然后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献给皇上的宝马。胡亥虽然糊涂,但鹿马还是分得清楚。他瞪大眼睛说:“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板起脸,一本正经的问左右大臣:“你们说是鹿还是马?” 大部分说是马,有些说是鹿,有些说不知道。下朝以后,赵高把那些说实话的大臣全杀光。胡亥见众口不一,以为自己得了什么病,连是马是鹿都不认识了。回到宫里感觉自己得了重病,从此神经恍惚。
赵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赵高当任丞相的时候,到处卷起亡秦风暴。自秦二世统治,他听信赵高谗言,一路杀戮大臣,假借罪名互相株连。满朝震惊,恐惧不安。凡进谏的都认为是诽谤朝廷。大臣馅媚讨好,百民惊恐。重修阿房宫后,征丁征粮,民不聊生。严刑酷律,狱中刑徒,人满为患。各地百姓苦于秦朝官吏统治,纷纷揭杆起义。六国旧贵族纷纷自立为王。随着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义军更加迅猛的继续战斗。赵高担心有人泄露风声把消息传到秦二世耳里,皇上会对他追究责任。于是,他想知道宫里多少人任他摆布,多少人反抗他。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年9月,项梁、项羽杀死会稽郡郡守殷通,举行起义,很快聚集到十余万人。公元前208年9月,项梁引兵进至定陶西北,遭到秦军大将章邯优势兵力的袭击,项梁战死,起义军失利。章邯以为楚地敌人大退,就渡过黄河,北进攻打赵地。楚怀王听到项梁战死,非常害怕。他分兵两路,一支军队前往巨鹿解赵国之围,以宋义为主帅(途中被项羽杀了),项羽为副帅;另一支进攻关中,以刘邦为主帅;并许诺谁先攻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这时,章邯等人率领他们的军队包围巨鹿;项羽则带着楚国士卒前往援助巨鹿。楚军的数量远远少于秦军。渡河的时候,项羽‘破釜沉舟’,每人只带三天的粮食,以表示士卒拼死决战之心。项羽军队十分勇猛,九战九捷,以少胜多。项羽进攻秦军之前,虽已有十几路诸侯军抵达巨鹿前来救援,但都慑于秦军威力,只是屯兵于外围,不敢出战。楚军攻击秦军时,诸侯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作壁上观’成语由此而来。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打垮了秦军,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项羽从此自立为西楚霸王。
巨鹿之战后,秦军被项羽击败,秦军退切。两军相持,没有交战。因此,秦二世派人责怪章邯。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去请示,司马欣到了咸阳,逗留三天,赵高不接见。司马欣逃回军中,担心有人追杀,不敢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追赶他,没有追得上。司马欣回到军营,对章邯说:“如今仗能打赢,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功劳;仗打不赢,免不了被处死,请将军三思。” 赵军陈余也送给章邯一封信说:“白起为秦将,向南攻拔鄢、郢,向北坑杀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数,而最后竟然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匈奴,开辟榆中几千里的地域,最终竟然斩于阳周。为什么呢?功劳太多,秦不能按功行封,因此罗织罪名,用国法杀死他们。现在将军为秦将三年了,所损失的士卒以十万计,而诸侯军同时并起,越来越多。那个赵高一向谄谀,为时己久,眼下形势危急,也怕二世杀他,所以打算用法杀死将军,借以推卸责任,另外派人替代将军,以此来摆脱祸患。将军在外时日已久,朝廷中很多人与你有隔阂,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况且天要亡秦,无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全都知道。如今将军在内不能直言规谏,在外为即将灭亡的国家的将领,孓然孤立而想长期存在,岂不可哀!将军何不倒戈与各路诸侯联合,签订和约,共同攻秦,割地为王,南向而坐,称孤道寡;这同自己伏砧受戮,妻子被杀,哪个比较好一些呢?” 章邯进退两难,派人去见项羽,和项羽订立盟约。
公元前206年,章邯率秦军投降。项羽就立章邯为雍王,安置在楚军营中,使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秦军为先行部队。不久后,由于秦军人数远远超越楚军,项羽担心入关中后发生叛乱,加上军中粮补给不足,最后将20万余的降兵在新安古城活埋。54年前,距离新安古城百里外,白起坑杀40万赵军。
胡亥之死
刘邦则轻松的带着数万兵马进入武关。为了早日攻入咸阳,刘邦派人暗中与赵高联系。希望赵高能作内应。他和刘邦约定好,赵高将秦国交给刘邦,刘邦必须让赵高当上关中王,关外的他不要。尽管赵高有心隐瞒,章邯的倒戈令秦二世很不安,他不断派使者质问赵高。赵高担心胡亥知道此事后祸及自己,私下里谋划乘乱夺位之事。于是,他秘密与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商量。当日,阎乐打扮成山东农民军攻打望夷宫。赵成在宫内散布谣言,假装说有盗贼,命令阎乐发兵追击。望夷宫的护卫队长说,周围全部都是戒备森严的护卫,不可能有盗贼。阎乐二话不说,把护卫队长杀了。杀了以后,带着一千多士兵往宫里冲,一边冲一边杀人,有护卫,宦官,宫女,直到宫内防守空虚。宫里只剩下一个宦官,他害怕得直在打哆嗦,没敢逃。秦二世责备他,为什么没有禀报盗贼进入望夷宫之事?宦官非常胆怯的说,正是没说,他才活到今天。他要是早说真话,去年就被二世杀了。秦二世听后,愣住了半天。最后,阎乐带了一批士兵进来,把秦二世包围。所有的侍从全跑了,秦二世知道自己受赵高蒙骗,现在自己大势已去。秦二世提出见丞相的要求,阎乐说不可以。秦二世继续说,他不要当皇上了,只要一个郡的郡王行不行?阎乐说,不行。那不当郡王也行,让他去做一个万户侯行不行?阎乐说,也不行。最后,秦二世非常凄凉的说,他和妻子甘心情愿做一个普通百姓,行不行?阎乐说,都不行。你自就自裁吧。他无可奈何,最后眷念地环顾了一个巍峨的宫殿,回想昔日奢靡安逸的生活,拔出长剑,就这样走完了他二十三年的生命之旅。他21岁继位,23岁被逼自杀而死。
赵高之死
秦二世死后,赵高自己想当皇帝又不敢当,担心自己被臣子杀害,结果由扶苏的长子赵子婴继位。斋戒五天后,子婴必须到祖庙接受玉玺。赵高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子婴很可能会在祖庙惹上杀身之祸。于是,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赵高无奈,只能亲自去请。等赵高入宫,和子婴密谋好的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将他砍死,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秦朝灭亡
刘邦乘项羽巨鹿之战,秦关中空虚之机,抢先一步进入秦朝首都咸阳,只做了46天秦王的子婴出来投降,秦帝国至此宣告灭亡。子婴后来被项羽杀了。秦朝从秦襄公到子婴投降,前后600多年,历经30多代国君。秦王嬴政自称为’始‘皇,他也许希望他的继承人有‘二世’,‘三世’,‘万万世’,他肯定不会预测秦朝国君只传到了两代,严格来说,只到秦二世就结束了。曾经,算命先生告诉他,‘亡秦者胡’,他还以为是胡人,是匈奴,他一定没有想到导致亡国的是他宠爱的胡亥。一个大国要经过几代人,从秦孝公到嬴政,经历了140年世世代代的努力方才得到的江山,之强大是长久并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求新求变,但是一个‘暴政’和一个‘昏君’仅仅只让它维持了14年。历史是一面镜子,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强大或者一个家族的财富,总是不断反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