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2: 西安-- 临潼 (37km)
第一次听过兵马俑,是从巩俐主演的《古今大战秦俑情》中,在电影院的大屏幕里见过其气派蓬勃的场面。
辗转多年,我终于来到这个气魄宏伟的的地方。
从火车站前面的广场,乘搭游5或 306 公交,RMB 6。走去火车站的路上,有辆貌似公交的车子停下,车里的监票员对我们喊:兵马俑,兵马俑,每人RMB25。之前看过攻略,冒牌的公交太多了,不敢领教。还是乖乖的走到火车站前面的广场,乘坐‘正牌’的车子。话说回来,车子真的很多,非常方便,车上有漂亮的讲解员。她说,昨天有个老外,不知情的上了‘黑车’,然后被带到‘翻版兵马俑’,秦俑统统是迷你版的。还有一对老夫妻,同样被拉上了,结果被载去购物,到餐馆吃了RMB70的拉面,两老花了四百多元啥都没看到。然后再来坐‘正规公交’。正规公交是不会主动来拉人的。幸好我们没有上当!呜呼!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墓。它比著名的埃及王国第四王朝胡夫的金字塔修建时间还长,修陵人数也比修建胡夫金字塔的人数多出几倍,埋藏之多更是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可以相比。陵园的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座故宫,被誉为世界地下最大军事博物馆。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如此记载: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大概翻译是,秦始皇陵的陵墓挖得很深,穿过三层的地下水,先用铜液浇灌后,再放置棺椁。地下宫殿中有文武大臣,有大量的珍宝器皿、珍禽异兽。宫门中置有弩机暗器,以防盗墓者。在墓里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以机械动力使之流动不息。墓顶用金银珠宝装饰着日月星辰,地下有山水郡县城廓等景物。又用鲸鱼的脂肪点燃灯火,使之永远燃烧不熄。司马迁是汉朝时代出了名说真话的大臣,宁愿被汉武帝行宫也不屈服。随着科技发达,2002年考古人员已经确定地宫的深度达到了30米,足足穿过了三层地下水,地宫的高度为15米,相当于现在的4层楼建筑。科学家还确定了地下宫有大量的水银,多达上百吨,用来防腐防盗。
古人的思想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人死了之后,灵魂走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生活。因此,古人十分重视死了以后的事情,即是‘后事’。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修建陵园。秦始皇13岁即位后便开始在骊山兴建陵墓。陵园又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军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营建前后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统一中国前,为陵园初建时期,工程规模较小。
第二阶段,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规模的扩建时期。秦始皇是出了名的怕死皇帝,后半辈子投入‘求仙’的事业。高薪聘请术士卢生,许多年过去了还未找到仙丹和仙人。卢生胡言乱语说是恶魔把神仙赶走了,劝皇上隐居,连臣子都不可以知道皇上的住址,免得防碍与神仙的联系。事后,秦始皇再次大笔开销公款,下令咸阳两百里内的宫观都用天桥、甬道互相连接起来,只有钟鼓和美人可以住在宫内。如果有人泄露皇上的住址,立判死罪。甚至不再称自己为‘朕’,因羡慕神仙而自称‘真人’。一代明君秦始皇,尽然迷信到如此疯狂的地步。逃避死亡而迟迟未立太子,最后被赵高毁了世世代代努力的伟业。他虽然没放弃过寻找不老之药,一次又一次被徐福欺骗,可是又没有放弃过修建皇陵。甚至劳民伤财的把皇帝的威严搬到死后亡灵世界,‘事死如事生’的把多姿多彩的生活搬到地下去。幽深的地下宫象征皇宫,内外两城代表京城的宫城和外廓城,用兵马俑(一号坑1974年被发现)来守卫京城安全,铜车马取代皇帝出行的车队(铜车马坑1978年被发现),主管监狱和司法廷尉的文官(文官俑坑2000年被发现),还有为皇帝饲养骏马的厩苑(1976年被发现98座埋有真马和养马陶俑的陪葬坑,马的四肢作挣扎壮,并有绳捆扎的痕迹,似乎是被活埋的),游猎用的苑囿,娱乐皇帝的百戏水禽(水禽坑2000年被发现)和百戏俑(百戏俑坑1999年被发现),加上各种奇器珍品,构成一幅咸阳宫的缩影。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都集中到修建陵园去,征调劳力达70余万人,开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至秦亡尚未完全竣工。
最后的第三阶段,从始皇帝死后至秦二世二年,为草草收尾时期。
在外城以东的300米处,发现了四处陪葬墓,其中有17座墓葬有棺椁和数量的陪葬物。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试掘结果,共发现7具骨架,其中有两名女性,五名男性,当中只有一名为20岁左右,其他六人均在30岁左右。墓主大多数身首异处,尸骨凌乱,都是被肢解或缢杀后埋入的。其中头骨上还插有箭镞,死于非命。其颅骨的下颌骨 向前凸出,表现出十分痛苦和惊恐的摸样。秦二世非法继位,由于担心公子和大臣们不满而内乱,登基不久后受到赵高的怂恿下秘密处死兄弟姐妹,有的被砍首,有的被射杀,灭秦宗室。 根据专家推测,这些散乱的尸骨很可能是发生在2000多年前,那宗血案里秦始皇的儿女,以及内室和后宫的葬者。
由于现在科技还没有保护出土文物的能力,加上秦陵地下宫里有大量的水银,挖掘挥发后有毒气,中国政府表明,百年之内对秦陵只钻不挖掘。
兵马俑
兵马俑位于临潼县城5公里处,门票RM150,含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售票处指示不明确,下车后多留意前方右手边的大牌子。售票处距离兵马俑门口有点远,可以乘坐电瓶车RM5。抵达时候时间已经不早,我们聘请了一个讲解员。很不幸的,那是一个不专业的讲解员。回国后到官方网站游览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受益甚多。
铜马车
我们先到铜车马陈列室参观。
秦始皇统是一个热爱远行旅游的皇帝。他12年为帝,先后巡游达5次,平均两年多一次,死于第五次巡游途中。其频繁出巡,与秦人的好慕远行文化传统有关。秦国国君多有不辞辛劳,跋涉山川,蒙犯霜露,频繁远行的历史记录,其中以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为甚。到了秦始皇的时候,更有‘朝夕不懈’,‘视听不怠’,‘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休息’ ,甚至常常到实地体察民风民情的勤政风格。
秦始皇一生之中,遭过三次的谋杀事件,既荆轲和高渐离后,在他第三次大巡视遇见徐福的那次,张良带了提百斤铁锤的大力士,计划刺杀秦始皇。可惜刺杀仍未能得逞,大力士的铁锤击中另一辆车厢。张良寡不敌众,只好逃之夭夭。后来,张良成为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的重量级人物。此后,秦始皇出巡更是谨慎小心。每次出去巡视,秦始皇的车队更加盛大。其最高规格的仪仗,由81辆车组成车队。
1980年,考古学家在二号坑发掘了稀世珍宝青铜马车,既一号车和二号车。 这是二十世纪最大青铜器总重量达1243公斤。这两辆铜车只是秦始皇整个车队的一部分,秦始皇乘坐的车应当比这两辆豪华多了,还有大量的车马尚未出土。由于当时青铜制作工艺的限制,铜车马没有按当时实用车的大小而制作,而是根据皇帝御用车队中属车的形制缩小二分之一, 车、马、人及驾具的大小均为实物的一半。
一号车应该是秦始皇乘舆中的立车,又名高车。一号车虽然有伞但四周敞露,又配有兵器,实际上应该是兵车,是秦始皇车队中用以开道、警卫和征伐的作用。其阳伞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按着太阳的位置调校以遮挡阳光。
二号车是古代的安车,又称辒辌车,现代人的软卧车。车厢为前后两室,二者之间有窗。这仅是秦始皇的属车,属于后妃一类人的乘车。
兵马俑
人殉,是奴隶制度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的丧葬制度。 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史记记载,“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作为歌黄鸟之诗。” 秦穆公时期,用活人殉葬的规模比前代更大,而且有了臣子为君殉葬的实例。奴隶制的解体,封建制的逐步发展,加上战事连绵人口迅速减少,春秋战国中期正式废止人殉制度,以俑殉葬,既陶俑,木俑来代替人殉。
1974年3月29日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打水井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刚出土时候,兵马俑的颜色十分鲜艳,经历两千年颜色不减;出土后,由于受到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剥落消失,只剩下陶土色。
现有三座兵马俑坑供参观,三个坑占地2万平方米,成品字形状布阵。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所有的陶俑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同,身材高大魁梧,修复完成的陶俑最矮1.72米,最高2米,平均身高1.8米左右。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兵马俑是以陶土烧制的兵马群塑:先用掏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化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陶俑、陶马的焙烧温度在摄氏950度-- 摄氏1050度之间。各陶俑轻重不一,轻者不足110公斤,重者可达300公斤,而且陶俑、陶马的体腔是空心的。如果火候不到,就会出现陶制疏松,色泽不一的显现;火候过高,又会出现裂纹、变形,甚至爆裂,前功尽废。历史记载,秦始皇在死前的11年才开始制造兵马俑的,这等于每年必须制造700座陶俑。按现在的熟巧能工,制作一座陶俑需要一个月时间。由此可见,投入制作兵马俑制作的民工是何等庞大。
一号坑最大,是由步兵,战车组成的巨大长方形军阵;二号坑次之,是车兵、步兵、骑兵混合组成的曲尺形军阵;三号坑最小,据分析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军阵的指挥机关。在地下坑道中所有的士兵都是面向东方的,因为秦在战国时候是处在中国的最西边的诸侯国,秦在灭六国的时候是不断的率兵东进而统一天下。
一号坑
入口处,看见前排站立着三排武士,他们身穿战袍,手持兵器,是整个军阵的前锋战士。俑坑的两侧和后端,各有一排武士面外而立,他们是军阵的两翼和后卫,防止敌人从左右两侧和后方袭击。 俑坑中部是战车和步兵组成的38路纵队,他们构成军阵的主体。
一号坑中绝大部分武士俑都是步兵俑,也许是秦代军队中的主体。由于战国时代的科技限制,生产的武装设备相对笨重,步兵的灵活性更能适合各种地形、战斗形式,特别在复杂环境中进行。
步兵也分成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两种。重装步兵集中在军阵主体中,大多手持矛、戈等长柄兵器,担负着同敌军重兵格斗的任务;轻装步兵一般不穿铠甲,手持弓、弩等远射武器,多立于军阵前锋及阵表,方便配合重装步兵杀伤格斗远距离的敌军,又行动轻捷利于奇袭。所谓:前锋必锐,阵体必鸿。军吏俑中又有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中级军吏俑和下级军吏俑的区别,以冠饰、甲衣和履等区别。
秦襄公以前,社会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过渡时出现了步兵。战国以后,秦国步兵得到迅速发展,势力日益壮大。秦惠文王时,秦军已具‘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徒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的规模。秦始皇时代的步兵已发展到建制齐全,装备完善,更适合战争需要的阶段,是秦步兵发展的成熟时期,使步兵在兼并弱小国家和统一六国的伟业建立自己的功勋。兵马俑坑的情况证实了战车和步兵是秦兼并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兵种,并对秦的统一起了主要的作用。
前锋敢死队,轻装步兵待命出发。
俑坑的两侧和后端,各有一排武士面外而立,他们是军阵的两翼和后卫,防止敌人从左右两侧和后方袭击。
以战车和身穿铠甲,受持矛、戈等青铜兵器的步兵,构成的主力军队。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工人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二号坑有展示)。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废墟
修复区的陶俑。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占地6000平方米,只有一号坑的一半,呈曲尺形方阵。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是一个由弩兵兵俑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大型军阵。 与一号坑相比,其兵种、车辆、造型及建筑结构更复杂。
俑坑最东端是弩兵阵,由172身着战袍的轻装立射俑和160件身穿铠甲的重装跪射俑组成。立射俑位于弩兵阵外围的长廊内,跪射俑位于中间的四条过洞内。弩兵射击时,要求前无立兵;另外弩张缓慢,临敌不过三发,就是说拉弓射箭最多射出三发,敌人就会冲上来,所以为了保证 ‘矢如雨注’,‘百发不暇止’,必须进行轮番射击,起伏交替,使敌人无可乘之机。配备有射程最远的兵器的弩兵立于二号坑方阵的最前方,同时是一个可以灵活移动的方阵。
战车方阵是二号坑四个方阵中最大的一个,位于俑坑的南半部。俑坑的中部是战车、步兵和骑兵的混合军阵。战车在前,步兵在后,阵尾为骑兵。骑兵轻捷,放在阵尾作机动兵力,或作通信联络,或配合车战突袭敌军,以弥补车 阵臃肿,行动不便之缺点。俑坑的北部是骑军方阵。记得秦、赵长平之战,秦国投入骑兵多达5000骑,插入赵军阵营使其一分为二,断绝粮草46天,致使赵军 45万人全军覆没。
棚木遗址,是作为建筑材料放置在夯土隔梁之上用于承接封顶填土,因未受水冲,没有被大范围焚烧,棚木遗址保存较好,棚木残片下还有陶俑陶马等,待人发掘。
三号坑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最小,占地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陶马4匹,木质战车1乘,兵器34件,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按专家分析,三号坑属统帅一、二号坑军阵的指挥部,很遗憾的是没有发现总指挥陶俑,因而鉴定秦始皇是最高统帅。三号坑未经焚烧,却经自然坍塌而破坏。坍塌前遭人严重破坏,陶马、陶俑残破严重。
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坑和二号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俑坑的塌陷因被火焚烧而造成的。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坑内的沼气而引起的自燃,或者是葬仪自
焚。还有一种说法是被项羽焚毁的。从秦俑坑中的遗迹、遗物看,俑坑是在建成不久后被焚的。不过,修建皇陵的工匠都被秦二世胡亥杀光了,还有谁会知道秦始皇
、陵的遗址呢?
不知道是讲解员的态度令人失望,或者是我对兵马俑抱有太大的希望,还是过高的观望平台使我们只能高居临下,感觉不到兵马俑的叱咤风云气势。不过,寻找沧海桑田、沉寂千年的智慧,是我更感兴趣的。
参观完毕,等不到306,乘搭914公交回到西安。
写于2013年10月11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