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01, 2013

喀什(五):消失中的老城

8600: 塔县--喀什 (298km, 6hrs)


“居民有自己的语言,主要信奉回教。其境内有许多被高墙厚垣围绕着的城镇。居民多为工匠商贾。这里有幽美的园林,有葡萄园,有制造业,棉花产量也大。有不少从此地出去的商人,他们到世界各地去经商。不过,此地的居民非常吝啬,生活窘迫,饮食很差。当地有不少聂思脱里派的基督教,并有其本教的教堂。”-- 马可波罗


2008年好莱坞投资超过5000万美金,把畅销小说《追风筝的孩子》搬上银幕。当时的阿富汗正发生战乱,那一场声势浩大的风筝比赛,哈桑在巷道里拼命奔跑,颇有伊斯兰风格老城的拍摄地点就是喀什。

喀什古城,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古疏勒的国都,也曾经是喀喇汗王朝的王宫遗址,中国历代朝廷都曾派重兵驻礼镇守,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老城区位于喀什亚瓦格辖区内,地处城北高崖之上,4.25平方公里占了喀什市五分之一的面积,住着一万多维吾尔族。随着王室贵族的后代在这里繁衍生息,随着人口的增加,他们在王宫的遗址上建立密密麻麻的老街古巷。两三百条巷道交错密织,时间逗留在土石路面迷宫似的街区,延续着曾经灿烂的伊斯兰文化。过去的辉煌,平静的现在,纵横交错。



维吾尔族在有限的平地上,每增加一代人,人们就按风俗在祖辈的房屋上加盖一层,盖起两到三层土木结构的小楼,或向下延伸,盖成地下室。售票处附近有人丁最兴旺的家庭,地上地下累加叠盖的土屋达7层,密密麻麻房连房,楼接楼。



老城后方有售票处,逃票入口却有八九之多。我们在其中入口走了进去,跟着不同的讲解员听解说。再次回到喀什的第一个印象,就是脏,乱,热!塔县比它好太多了。


走进老街,居民用木做梁,再用泥土夯实筑成,干燥而少雨的气候不会使木头腐烂,土坯也不会被雨水冲刷,冬暖夏凉,把维吾尔组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过街楼’是喀什特色景观。为了解决人多住房面积不足的矛盾,人们在修二楼是,在两座房子间对接,跨过小街小巷搭建出的房间。


 


由于年代久远,多数民居面临地震,风雨侵蚀,房屋坍塌和其它自然灾害等多重患威胁。每年,住在老城的成人得缴付240元,小孩则120元的保险费。中国政府于2001年8月对喀什老成宣布改造工程,当时仅对艾提尕尔清真寺广场周围进行扩建;2009年政府投资70多亿元,对老城区28个片区危旧房进行分期改造。现在,大部分的危房已被拆除。 

 


 


 



老城区内的旅游路线分为Route 1和Route 2。


民居是允许游客游览的。如果家门两扇门都打开,代表男主人在家,游客可以进去参观的。 如果只有一扇门打开,表示只有女主人在家,大门前挂着布帘表示家中正有客人来访。


 



还有许多售卖手工艺品的房子,有手工织毯,手工刺绣,手工制作民族乐器,手工制作铜器等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工艺。


 


 

 
从老城区看到的高台民居...


如果迷路,可以解读脚下的密码,按照砖的形状找到方向标。沿着6角行的砖 可以走出老城,4角行的转走入死胡同的方向,就这是当地人的暗语。


小小的城堡里却有数不尽的清真寺...



 




这条街,是喀什城的中心。
早年的喀什,还刻在老人的心上。
而今这条街,寄托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希望。
-- 《喀什一条街》郭小川诗集



 
沿着台阶爬上去,竟然走回原路。在迷失中静看喀什历史的变迁,体验民族文化的千年窗口。






 

遇见这小男孩,把我们带到人家门口,然后敲们对我们说叩叩叩。后来才明白,有的民居是可以被参观的。



 
单纯的孩子,他们都是王室贵族的后代。

 
 



售票处门口,有个卖卡瓦斯(Kvas)的小档口,五元一杯,非常美味。卡瓦斯,源自于俄罗斯,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19世纪被没落了的贵族传入新疆。卡瓦斯的主要成分有大麦,玉米,啤酒花,含有少许的酒量,发酵后装在一个绿色大桶里,可以保存三天。和北疆相比,伊犁到喀什这一带的卡瓦斯加入蜂蜜,味道更加鲜甜可口。




写于2013年9月3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