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0, 2013

秦皇陵之兵马俑 (Terracotta Warriors)

15152: 西安-- 临潼 (37km)



第一次听过兵马俑,是从巩俐主演的《古今大战秦俑情》中,在电影院的大屏幕里见过其气派蓬勃的场面。

辗转多年,我终于来到这个气魄宏伟的的地方。

从火车站前面的广场,乘搭游5或 306 公交,RMB 6。走去火车站的路上,有辆貌似公交的车子停下,车里的监票员对我们喊:兵马俑,兵马俑,每人RMB25。之前看过攻略,冒牌的公交太多了,不敢领教。还是乖乖的走到火车站前面的广场,乘坐‘正牌’的车子。话说回来,车子真的很多,非常方便,车上有漂亮的讲解员。她说,昨天有个老外,不知情的上了‘黑车’,然后被带到‘翻版兵马俑’,秦俑统统是迷你版的。还有一对老夫妻,同样被拉上了,结果被载去购物,到餐馆吃了RMB70的拉面,两老花了四百多元啥都没看到。然后再来坐‘正规公交’。正规公交是不会主动来拉人的。幸好我们没有上当!呜呼!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墓。它比著名的埃及王国第四王朝胡夫的金字塔修建时间还长,修陵人数也比修建胡夫金字塔的人数多出几倍,埋藏之多更是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可以相比。陵园的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座故宫,被誉为世界地下最大军事博物馆。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如此记载: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大概翻译是,秦始皇陵的陵墓挖得很深,穿过三层的地下水,先用铜液浇灌后,再放置棺椁。地下宫殿中有文武大臣,有大量的珍宝器皿、珍禽异兽。宫门中置有弩机暗器,以防盗墓者。在墓里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以机械动力使之流动不息。墓顶用金银珠宝装饰着日月星辰,地下有山水郡县城廓等景物。又用鲸鱼的脂肪点燃灯火,使之永远燃烧不熄。司马迁是汉朝时代出了名说真话的大臣,宁愿被汉武帝行宫也不屈服。随着科技发达,2002年考古人员已经确定地宫的深度达到了30米,足足穿过了三层地下水,地宫的高度为15米,相当于现在的4层楼建筑。科学家还确定了地下宫有大量的水银,多达上百吨,用来防腐防盗。

古人的思想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人死了之后,灵魂走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生活。因此,古人十分重视死了以后的事情,即是‘后事’。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修建陵园。秦始皇13岁即位后便开始在骊山兴建陵墓。陵园又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军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营建前后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统一中国前,为陵园初建时期,工程规模较小。

第二阶段,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规模的扩建时期。秦始皇是出了名的怕死皇帝,后半辈子投入‘求仙’的事业。高薪聘请术士卢生,许多年过去了还未找到仙丹和仙人。卢生胡言乱语说是恶魔把神仙赶走了,劝皇上隐居,连臣子都不可以知道皇上的住址,免得防碍与神仙的联系。事后,秦始皇再次大笔开销公款,下令咸阳两百里内的宫观都用天桥、甬道互相连接起来,只有钟鼓和美人可以住在宫内。如果有人泄露皇上的住址,立判死罪。甚至不再称自己为‘朕’,因羡慕神仙而自称‘真人’。一代明君秦始皇,尽然迷信到如此疯狂的地步。逃避死亡而迟迟未立太子,最后被赵高毁了世世代代努力的伟业。他虽然没放弃过寻找不老之药,一次又一次被徐福欺骗,可是又没有放弃过修建皇陵。甚至劳民伤财的把皇帝的威严搬到死后亡灵世界,‘事死如事生’的把多姿多彩的生活搬到地下去。幽深的地下宫象征皇宫,内外两城代表京城的宫城和外廓城,用兵马俑(一号坑1974年被发现)来守卫京城安全,铜车马取代皇帝出行的车队(铜车马坑1978年被发现),主管监狱和司法廷尉的文官(文官俑坑2000年被发现),还有为皇帝饲养骏马的厩苑(1976年被发现98座埋有真马和养马陶俑的陪葬坑,马的四肢作挣扎壮,并有绳捆扎的痕迹,似乎是被活埋的),游猎用的苑囿,娱乐皇帝的百戏水禽(水禽坑2000年被发现)和百戏俑(百戏俑坑1999年被发现),加上各种奇器珍品,构成一幅咸阳宫的缩影。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都集中到修建陵园去,征调劳力达70余万人,开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至秦亡尚未完全竣工。

最后的第三阶段,从始皇帝死后至秦二世二年,为草草收尾时期。

在外城以东的300米处,发现了四处陪葬墓,其中有17座墓葬有棺椁和数量的陪葬物。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试掘结果,共发现7具骨架,其中有两名女性,五名男性,当中只有一名为20岁左右,其他六人均在30岁左右。墓主大多数身首异处,尸骨凌乱,都是被肢解或缢杀后埋入的。其中头骨上还插有箭镞,死于非命。其颅骨的下颌骨 向前凸出,表现出十分痛苦和惊恐的摸样。秦二世非法继位,由于担心公子和大臣们不满而内乱,登基不久后受到赵高的怂恿下秘密处死兄弟姐妹,有的被砍首,有的被射杀,灭秦宗室。 根据专家推测,这些散乱的尸骨很可能是发生在2000多年前,那宗血案里秦始皇的儿女,以及内室和后宫的葬者。

由于现在科技还没有保护出土文物的能力,加上秦陵地下宫里有大量的水银,挖掘挥发后有毒气,中国政府表明,百年之内对秦陵只钻不挖掘。



兵马俑

兵马俑位于临潼县城5公里处,门票RM150,含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售票处指示不明确,下车后多留意前方右手边的大牌子。售票处距离兵马俑门口有点远,可以乘坐电瓶车RM5。抵达时候时间已经不早,我们聘请了一个讲解员。很不幸的,那是一个不专业的讲解员。回国后到官方网站游览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受益甚多。



铜马车

我们先到铜车马陈列室参观。

秦始皇统是一个热爱远行旅游的皇帝。他12年为帝,先后巡游达5次,平均两年多一次,死于第五次巡游途中。其频繁出巡,与秦人的好慕远行文化传统有关。秦国国君多有不辞辛劳,跋涉山川,蒙犯霜露,频繁远行的历史记录,其中以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为甚。到了秦始皇的时候,更有‘朝夕不懈’,‘视听不怠’,‘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休息’ ,甚至常常到实地体察民风民情的勤政风格。

秦始皇一生之中,遭过三次的谋杀事件,既荆轲和高渐离后,在他第三次大巡视遇见徐福的那次,张良带了提百斤铁锤的大力士,计划刺杀秦始皇。可惜刺杀仍未能得逞,大力士的铁锤击中另一辆车厢。张良寡不敌众,只好逃之夭夭。后来,张良成为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的重量级人物。此后,秦始皇出巡更是谨慎小心。每次出去巡视,秦始皇的车队更加盛大。其最高规格的仪仗,由81辆车组成车队。

1980年,考古学家在二号坑发掘了稀世珍宝青铜马车,既一号车和二号车。 这是二十世纪最大青铜器总重量达1243公斤。这两辆铜车只是秦始皇整个车队的一部分,秦始皇乘坐的车应当比这两辆豪华多了,还有大量的车马尚未出土。由于当时青铜制作工艺的限制,铜车马没有按当时实用车的大小而制作,而是根据皇帝御用车队中属车的形制缩小二分之一, 车、马、人及驾具的大小均为实物的一半。

一号车应该是秦始皇乘舆中的立车,又名高车。一号车虽然有伞但四周敞露,又配有兵器,实际上应该是兵车,是秦始皇车队中用以开道、警卫和征伐的作用。其阳伞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按着太阳的位置调校以遮挡阳光。



二号车是古代的安车,又称辒辌车,现代人的软卧车。车厢为前后两室,二者之间有窗。这仅是秦始皇的属车,属于后妃一类人的乘车。




兵马俑

人殉,是奴隶制度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的丧葬制度。 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史记记载,“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作为歌黄鸟之诗。” 秦穆公时期,用活人殉葬的规模比前代更大,而且有了臣子为君殉葬的实例。奴隶制的解体,封建制的逐步发展,加上战事连绵人口迅速减少,春秋战国中期正式废止人殉制度,以俑殉葬,既陶俑,木俑来代替人殉。

1974年3月29日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打水井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刚出土时候,兵马俑的颜色十分鲜艳,经历两千年颜色不减;出土后,由于受到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剥落消失,只剩下陶土色。

现有三座兵马俑坑供参观,三个坑占地2万平方米,成品字形状布阵。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所有的陶俑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同,身材高大魁梧,修复完成的陶俑最矮1.72米,最高2米,平均身高1.8米左右。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兵马俑是以陶土烧制的兵马群塑:先用掏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化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陶俑、陶马的焙烧温度在摄氏950度-- 摄氏1050度之间。各陶俑轻重不一,轻者不足110公斤,重者可达300公斤,而且陶俑、陶马的体腔是空心的。如果火候不到,就会出现陶制疏松,色泽不一的显现;火候过高,又会出现裂纹、变形,甚至爆裂,前功尽废。历史记载,秦始皇在死前的11年才开始制造兵马俑的,这等于每年必须制造700座陶俑。按现在的熟巧能工,制作一座陶俑需要一个月时间。由此可见,投入制作兵马俑制作的民工是何等庞大。

一号坑最大,是由步兵,战车组成的巨大长方形军阵;二号坑次之,是车兵、步兵、骑兵混合组成的曲尺形军阵;三号坑最小,据分析是用来统帅一、二号坑军阵的指挥机关。在地下坑道中所有的士兵都是面向东方的,因为秦在战国时候是处在中国的最西边的诸侯国,秦在灭六国的时候是不断的率兵东进而统一天下。


一号坑


一号坑最大,占地为14260平方米。它为‘右军’,由前锋、后卫、侧翼、主体排成方阵。有6000多个武士俑、战车6乘、陶马6千件。

入口处,看见前排站立着三排武士,他们身穿战袍,手持兵器,是整个军阵的前锋战士。俑坑的两侧和后端,各有一排武士面外而立,他们是军阵的两翼和后卫,防止敌人从左右两侧和后方袭击。 俑坑中部是战车和步兵组成的38路纵队,他们构成军阵的主体。

一号坑中绝大部分武士俑都是步兵俑,也许是秦代军队中的主体。由于战国时代的科技限制,生产的武装设备相对笨重,步兵的灵活性更能适合各种地形、战斗形式,特别在复杂环境中进行。

步兵也分成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两种。重装步兵集中在军阵主体中,大多手持矛、戈等长柄兵器,担负着同敌军重兵格斗的任务;轻装步兵一般不穿铠甲,手持弓、弩等远射武器,多立于军阵前锋及阵表,方便配合重装步兵杀伤格斗远距离的敌军,又行动轻捷利于奇袭。所谓:前锋必锐,阵体必鸿。军吏俑中又有高级军吏俑(俗称将军俑),中级军吏俑和下级军吏俑的区别,以冠饰、甲衣和履等区别。

 

秦襄公以前,社会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过渡时出现了步兵。战国以后,秦国步兵得到迅速发展,势力日益壮大。秦惠文王时,秦军已具‘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徒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的规模。秦始皇时代的步兵已发展到建制齐全,装备完善,更适合战争需要的阶段,是秦步兵发展的成熟时期,使步兵在兼并弱小国家和统一六国的伟业建立自己的功勋。兵马俑坑的情况证实了战车和步兵是秦兼并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兵种,并对秦的统一起了主要的作用。

前锋敢死队,轻装步兵待命出发。 



俑坑的两侧和后端,各有一排武士面外而立,他们是军阵的两翼和后卫,防止敌人从左右两侧和后方袭击。


以战车和身穿铠甲,受持矛、戈等青铜兵器的步兵,构成的主力军队。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工人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二号坑有展示)。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废墟

 

修复区的陶俑。


  



二号坑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占地6000平方米,只有一号坑的一半,呈曲尺形方阵。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是一个由弩兵兵俑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大型军阵。 与一号坑相比,其兵种、车辆、造型及建筑结构更复杂。

俑坑最东端是弩兵阵,由172身着战袍的轻装立射俑和160件身穿铠甲的重装跪射俑组成。立射俑位于弩兵阵外围的长廊内,跪射俑位于中间的四条过洞内。弩兵射击时,要求前无立兵;另外弩张缓慢,临敌不过三发,就是说拉弓射箭最多射出三发,敌人就会冲上来,所以为了保证 ‘矢如雨注’,‘百发不暇止’,必须进行轮番射击,起伏交替,使敌人无可乘之机。配备有射程最远的兵器的弩兵立于二号坑方阵的最前方,同时是一个可以灵活移动的方阵。






战车方阵是二号坑四个方阵中最大的一个,位于俑坑的南半部。俑坑的中部是战车、步兵和骑兵的混合军阵。战车在前,步兵在后,阵尾为骑兵。骑兵轻捷,放在阵尾作机动兵力,或作通信联络,或配合车战突袭敌军,以弥补车 阵臃肿,行动不便之缺点。俑坑的北部是骑军方阵。记得秦、赵长平之战,秦国投入骑兵多达5000骑,插入赵军阵营使其一分为二,断绝粮草46天,致使赵军 45万人全军覆没。

 




棚木遗址,是作为建筑材料放置在夯土隔梁之上用于承接封顶填土,因未受水冲,没有被大范围焚烧,棚木遗址保存较好,棚木残片下还有陶俑陶马等,待人发掘。




三号坑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最小,占地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陶马4匹,木质战车1乘,兵器34件,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按专家分析,三号坑属统帅一、二号坑军阵的指挥部,很遗憾的是没有发现总指挥陶俑,因而鉴定秦始皇是最高统帅。三号坑未经焚烧,却经自然坍塌而破坏。坍塌前遭人严重破坏,陶马、陶俑残破严重。





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坑和二号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俑坑的塌陷因被火焚烧而造成的。其中原因可能是由于坑内的沼气而引起的自燃,或者是葬仪自 焚。还有一种说法是被项羽焚毁的。从秦俑坑中的遗迹、遗物看,俑坑是在建成不久后被焚的。不过,修建皇陵的工匠都被秦二世胡亥杀光了,还有谁会知道秦始皇 、陵的遗址呢?
不知道是讲解员的态度令人失望,或者是我对兵马俑抱有太大的希望,还是过高的观望平台使我们只能高居临下,感觉不到兵马俑的叱咤风云气势。不过,寻找沧海桑田、沉寂千年的智慧,是我更感兴趣的。

参观完毕,等不到306,乘搭914公交回到西安。





 写于2013年10月11日

Friday, December 27, 2013

大秦史

一个人的一生中,机遇是非常少的,当机遇来临之时,千万不要放过。
这对一个人来说,非常关键;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 《史记》之秦始皇 王立群



小时候,别人告诉我秦始皇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千年一帝’,又是一个残暴的国君。事实上,统一中国的伟业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秦国一代代的努力结成的结果。从他的祖先秦孝公执行商鞅变法,秦惠文王对六国合纵的严厉打击,秦召襄王最后到嬴政,历经140年的努力,在各国能臣志士入秦相助,方才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家迅速发展到一国独大的局面。

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时候,秦人只是一个很小的族群。西周第八位天子(共十二位)的时候,秦人的祖先-- 非子, 他养马养得非常好,非常敬业,并得到周孝王的赏识。周孝王将他们分封在秦这个地方,具体位置大概在甘肃的陇西一带。周朝的时候,最高的统治者叫王,王以下就是诸侯,诸侯下面是卿大夫,卿大夫下面是士。到了卿大夫这一级,就可以拥有自己的领土,可以父子相传的;而非子所取得的,实际上是卿大夫的职务。卿大夫 的阶级比诸侯还小,但是秦人家族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政治地位。


秦襄公...
 
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82年,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周幽王即位。他是一个贪婪腐败,沉湎酒色,不问政事的国君。褒人为保释褒国国君,献给周幽王的一个叫褒姒的绝世美女。 周幽王爱她如掌上明珠,马上立她为王妃,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废掉申后和太子宜臼。褒姒虽然美貌如花,可是却冷若冰霜,自从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笑过。周幽王为了取悦褒姒,想出点燃烽火台的把戏。诸侯们以为京城告急,天子有难,立即勤王。褒姒见到一连串的烽火台连续的被点燃,诸侯们个个白走一趟的糗态,马上张嘴 大笑。此后,为了博褒姒一笑,周幽王就数举骊山烽火台。然而,废掉申后太子之事激怒了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他联合了缯侯、西戎,包围进攻都城镐京(西安)。烽火台再次被点燃,不过这次是紧急报警。可是周幽王屡次以‘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于是只有少数诸侯前来勤王。结果周幽王被杀了,镐京被攻破, 褒姒被掠走。来的少数几个人中,其中有个特别英勇的,他就是秦襄公。周幽王死了意味着西周灭亡。他的儿子周平王,也就是东周的第一代国君, 知道秦襄公前来援助他,还出兵护送周平王东迁。于是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而且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这件事,为秦国日后的强大打下了 基础。秦襄公获封后,一直和西戎打战,直到最后战死,也没有把西戎之地夺回来。秦襄公以后,又有七代国君,时间跨度将近170年,无所事事。


秦穆公...

穆公东扩

在春秋早期,秦一直是一个不起眼的国家,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直到第八代国君秦穆公,其中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上任,秦国开始了与中原争霸 的旅程。秦国所在地偏远偏僻,如果想成为大国,必须向中原东进。秦国的东面近邻就是晋国,是当时力量最强大的诸侯国。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用了三十六年的时间与晋国周旋。为求将来的霸业,秦穆公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把女儿穆姬嫁给他。这时候,晋献公灭虞,顺手将俘虏包括虞国大夫百里奚,作为穆姬的随嫁人。 百里奚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这是他已经七十多岁,不愿苟且偷生,半路逃走到楚国的边界(今日的河南南阳),被楚国人扣住并派到南海放马。秦穆公把穆姬娶回来后,听说逃走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于是派使者到楚国,用五张羊皮赎回一个老头子。经过百里奚的推荐,秦穆公又用重礼,将蹇叔请来秦国。秦穆公引进了 两个人才,成为左右辅佐他的谋臣,为秦国带入周先进的文化,政治和耕作技术。

人们常常说女人是祸水,其中例子就是周幽王的褒姒和晋献公的郦姬。后人引用‘郦姬夜哭’的成语,来表示无中生有,搬弄是非的人。晋献公晚年,他宠爱的一个妃子郦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承继晋国国君王位。于是,她让太子申生到曲沃祭祀已去世的太后。太子去祭祝后,把祭祝的酒肉拿回来献给晋献公。六天后,晋献公打猎回来,郦姬已经悄悄的在酒肉中下了毒药。晋献公洒酒祭地,地上的土凸起成堆。晋献公心中有疑,把肉分给太监和狗吃,结果二者当场倒毙。郦姬马上加罪于太子,诋毁他造反,晋献公信以为真,杀了太子的师傅。太子不听大臣的劝告逃走,宁愿以死证明自己对父王的忠诚,最后自缢于新城。太子一死,太子的两个弟弟重耳和夷吾出逃。郦姬的儿子继位不久后,被大臣里克杀死。郦姬妹妹一样得宠,她的儿子继位,同样被大臣杀死。于是,晋国国君没有继承人,权利真空。这时候,夷吾(他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穆姬)以割河西的八城为约,要求姐夫秦穆公发兵护送他回晋。归立后为晋惠公,他竟然毁约不肯献出河西土地。前648年, 晋国旱灾,秦穆公运送了大量栗米给晋。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不给秦国粮食救灾,还乘机出兵攻打秦国。秦军最终俘虏晋惠公。秦穆公大怒,要杀晋惠公来祭天。在周天子周襄王和穆姬请求下,秦穆公与晋惠公结盟,互不侵犯,两家和好。回到晋国后,晋惠公把自己的儿子晋怀公送到秦国当人质。同时也献出河西土地,秦的东部疆界扩至龙门。秦穆公非常疼爱晋怀公,把自己的女儿文赢许配给他。前637年,晋惠公去世,晋怀公担心自己远在他乡无法承继君位,于是丢下自己的妻子,偷偷逃回晋国。秦穆公非常恼火。他找回被郦姬流放了将近二十年的重耳,既晋惠公的哥哥,把自己被抛弃的女儿再重嫁给他。 秦穆公把重耳送回国,让他继位为晋文公。晋怀公抵抗失败后,逃亡到高粱,被重耳手下杀死,死的时候才22岁。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贤良,整顿内治,加强军队建设,使得晋国国力大盛。秦穆公尽管非常想要东扩,但晋文公是当时天下的霸主,实力比秦穆公强许多,所以秦穆公采取联婚及表面合作,保存实力的做法。

前628年,晋文公死了,文赢未能和晋文公添嗣,继位的是晋襄公。晋襄公,秦穆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秦穆公已经等不及东扩领土的野心了。就在晋襄公还在为 父服丧期间,秦穆公不听百里奚和蹇叔的劝阻,一意孤行远征攻灭晋国的附属国--郑国。当秦军进入崤山峡谷,中了晋军的埋伏。秦军全军覆没,崤山峡谷尸横遍野。为了报崤山之恨,秦穆公做了长期的准备。前624年,离开秦穆公去世只剩三年,他派出百里奚的儿子做主帅,自己亲自率兵讨伐晋国。他一渡过黄河,下令把所有的船沉了,自断归路,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破釜沉舟这招已经出现在项羽更早的年代。秦军来势汹汹,晋国的士兵知道对方是玩命的,所以不敢交战。秦军打了一个大胜战,打败晋军,夺了土地。秦穆公来到崤山,收拾当年阵亡的秦军将士,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

还记得周平王封给秦襄王的西戎之地?当时,戎王听说秦穆公贤能,派出由余出使秦国。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认识到由余是一位人才,如果留在西戎,则会成为秦国的祸患。于是,百里奚建议秦穆公利用离间计, 拖延由余回国时间,同时把大批的美女送到西戎。由余见国君沉醉酒色,最后抛弃戎王,归顺秦国。前623年,秦穆公采纳由余的策略,转变进攻方向,全力攻伐西戎,灭掉十二个西戎小国,开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甘肃临洮,北至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成了‘春秋五霸’之一。前621年,秦穆公去世。 秦穆公死后,又经过了十五代国君,将近260年,这十五位国君碌碌无为,直到继位的第二十一岁的秦孝公,才继续了秦国的崛起之路。


秦孝公...

战国七雄

秦孝公即位前42年,历史上发生了一件事情,强大的晋国一分为三,变成了韩赵魏三国。晋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周成王是周武王灭商后即位的儿子。成王的弟弟封到的地方,就是逐渐强大起来的晋国。晋国诞生时,秦国还不存在。晋国是正宗王室的后裔;而秦国并不是原来就存在的诸侯国。当年,秦穆公东扩的唯一阻力,就是阻挡秦国进入中原函谷关的晋国。如今,晋国公族大肆杀戮最后发展成三家分晋,随着超级大国消失了,而秦国这超级大国也诞生了。


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其中以中原三晋(韩、赵、魏),东田式齐国,西赢姓秦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

魏:约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
韩:约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秦:约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四川省大部。
楚:约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商鞅变法

虽然秦穆公称霸西戎,但是秦国频繁更换君主,君臣之间关系不协调,所以实力并不强大。在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都进行不同程度的变革走向强大中,秦国被视为落后的‘夷狄之地’,连参加各国会盟的资格都没有,随时都可能在七雄争霸中,被别的国家吞并。秦孝公继位的时候很年轻,才21岁。秦孝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网罗人才。卫国人兼魏国客卿--商鞅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并很快受到重视。商鞅变法是先秦最彻底的改革,使秦国走向富国强兵之路。商鞅变法主要是推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制度的改革两方面。

政治制度的改革包括:
1. 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县令和县丞由国君直接任命。这样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利。
2. 实行官僚制:也就等于废除自西周王朝的世卿世禄制,诸侯,卿大夫的官职,爵位,领地是不再世袭。改革规定由军功的大小决定贵族身份之高低,使社会的利益关系重新调整,因而招惹了旧贵族的怨恨,商鞅为自己的杀生之祸埋下了种子。
3. 实行军功爵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率’就是敌军的首领,就是你在战场上,杀一个人带一个人头回来,就升一个爵位。那些贵族家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地位下降。反而老百姓本来不能做官,立下了军功,就可以做官,就有了特权。军功爵制的实行把整个秦国的老百姓激活了,人人都想立功,立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兵,当兵立功的办法就是多杀人,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后来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战,个个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脑袋。为了回去报账升官,秦军甚至自己人砍自己人的脑袋。
4. 连坐制:就是把秦国的老百姓编起来,五家是一伍,十家是一什。一家犯法,九家必须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连带受罚。如果不告奸、匿奸、掩盖奸人,腰斩。告一个奸人,和杀一个敌人同样受赏,升一级爵位。连坐制大大加强了对老百姓的管制。

至于经济制度上的改革,主要有两条:
1. 废除井田制: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就是把一方土地,按照井字形分成九块,每块叫一区,中间这一区是公田,周围这八区是私田。每一区分给一 个农民来耕种,公田由八户农民共同耕耘,打的粮食交给国家。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农民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商鞅变法鼓励开辟荒地,谁开垦的土地就归谁所有。 废除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赋税按土地占有多少来平均负担。
2. 重农抑商,奖赏耕织:男耕女织,为了提高生产积极性,如果你不能当兵,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后也可以升爵。
3. 强制分家:一个家里面有两个成年男子,父子或兄弟,必须分家。如果不分,赋税加倍。国家是按照户数来征税,强制分家的后果是,国家的税收增加。几年之间,国家就富有了。

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非常高兴,街上无小偷山里无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战,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宁。 商鞅变法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得到秦孝公的全力支持,秦孝公下了很大决心,完全放权给商鞅搞改革,对变法主政大臣深信不疑,不受挑拨离间。商鞅变法执行不久, 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串通太子将来的秦惠文王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挑动太子犯法,企图破坏整个变法事业。未来国君不能动刑,便处罚他的老师。虽然公子虔也是秦孝公的兄长,商鞅毫不动摇,一个割了鼻子,一个脸上刺字。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前338年,秦孝公驾崩,秦惠文王即位。公子虔恩将仇报,诬告商鞅谋反。所谓得人者兴,失人者崩;除了公子虔,商鞅变法侵犯了许多旧贵族的利益,积怨太深。商鞅逃亡到边关,欲宿客栈,却无法出示证件,店主害怕连坐,不敢收留商鞅。商鞅逃回魏国,魏惠王后悔当初没有听宰相公孙痤的话,要嘛重用商鞅,要嘛杀掉商鞅,送虎入秦口,于是把商鞅捉起来,武装押送他回秦国。新上任的国君秦惠文为了集中自己的权利,下令把他车裂,并灭其族。车裂是一种很残酷的刑罚,就是把人的四肢绑在不同五辆马车上,然后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把人活活肢解。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容受到割裂。这‘五马分尸’,不仅让人‘身首异处’,连四肢都各在一方,让死者在最后一刻肉体异常痛苦。商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中国首位成功的改革英雄,把秦国从二、三流国家跃身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尽管对国家拥有巨大贡献,可是商鞅对于新秦王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变法已经全面实行,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他只是先王过去重用的一个老臣,而秦惠文王当下更需要的得到有庞大势力的宗室贵族集团的支持。站在个人利益上看,站在稳定国家政权立场看,只有杀掉商鞅,秦惠文王才能平定王权与宗室贵族集团利益冲突,国家才能强盛。


秦惠文王...

合纵连横

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曾说: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在战国七雄中迅速发展成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任何国家都无法和秦国单独对抗。秦惠文王虽然即位时才18岁,年轻有为,把秦国领土扩大了一倍。秦惠文王的真名叫赢驷,驷是指四匹马拉的战车的专用单位,在《孙子兵法》中就有“战马千驷”形容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大。而他没有辜负父王秦孝公的期望,把秦国的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自称为王,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虽将商鞅车裂,但他却公私分明,没有废除商鞅之法。秦惠文王在位期间,推行法制,并不断向东外拓展领土。他大胆任用人才:聘请魏人公孙衍为秦国大良造(战国初秦国的最高官职,掌军政大权)、委任魏人张仪为丞相、重用魏人魏章、司马错、楚人甘茂、楚人魏冉、白起等人。公元前330年,公孙衍率领秦兵打败魏军,砍首八万,占据河西土地,打开通往中原的门户。中原是当时各地的商品集散地,控制着各国的粮食命脉。50年前,同样的地点,魏国大军吴起以区区7万武卒打败秦国50万大军。由此可见,曾经强大的魏国已千疮百孔,国力衰退。得到河西之地,为将来灭魏奠下基础。魏惠王割让土地后,公孙衍离开秦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到祖国,效劳魏国。公孙衍开始拉拢韩、赵、燕、中山四国,联合各国,与秦国对抗。公孙衍主张合纵,他的对手张仪宣扬连横。张仪是出色兵法家鬼谷子的弟子。他善于利用各诸侯的利益矛盾,拆散其联盟,使联盟军力削弱。公孙衍倾尽心血,劳碌奔波联盟各国。公元前318年,韩、赵、燕、楚、魏五国‘合纵’攻秦,在紧急关头楚、燕二国主动撤兵导致五国联盟被秦军打败。张仪胜了,公孙衍败了。其失败的原因,是五国自身的利益很难长期保持一致,各国本身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除了对抗秦国,他们各国间离心离德,互相之间还长期作战,君主们鼠目寸光,患得患失。如果,大家能协心同力抗秦,历史肯定改写。后来,张仪又游说拆散齐、楚联盟,秦乘机打败楚军,占领汉中。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平定了匈奴的其中强大的分支,一个不断掠夺秦国粮食与财务的义渠国。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命司马错为统帅,出兵灭巴蜀,使秦国本土关中与巴蜀地区连成一片,为以后发展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可惜,天妒英才,秦惠文王46岁因疲劳过度撒手人寰,在位27年。


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去世以后,他的太子即位,历史上称为秦武王。秦武王生性鲁莽,爱好武力,喜欢跟人比力气。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东征三晋路过东周王室都城洛阳,看见神州九鼎。九鼎是周王室的象征,不仅重达千斤,而且是神器。他意气用事的挑战九鼎,因举鼎绝膑而亡,死的时候才23岁。 他在位的时间非常短,只有三年;继位的时候很年轻,死得又快,没有儿子。

秦惠文王宠爱的一个妃子,芈八子和她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强硬把幼子赢稷立上去。这时,赢稷正在燕国做人质。魏冉,是秦惠文王和秦武王两代掌权的官,在朝廷非常有影响力。而惠文王后,既秦武王的母亲,却得宗室贵族的支持要立养子,公子壮。经过长达三年的争夺战争‘季君之乱’后,公子壮、惠文王后集团背后的支持者统统被杀光,最后以芈八子集团胜利而告终。芈八子被尊为宣太后;赢稷为新一任秦王,既秦始皇的曾祖父,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秦昭襄王,从当上国君到去世,足足当了56年的王。秦昭襄王即位时才十八岁,政治经验不足,应付不了国际国内的紧张局面,秦国的大权掌握在宣太后的手中。宣太后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王后。和一般的弱质女流不一样,她独具胆识,临危不乱,以强硬的政治手段维护了朝政的稳定。秦昭襄王的权利受到限制,宣太后和魏冉是秦国大政方针的制定者,秦昭襄王只是参与执行。魏冉,秦昭襄王的舅舅,掌握秦国武装部队,是最有决策力的人。特别是在前36年,魏冉五次出任秦国的相国,帮秦昭襄王打击六国,秦王很感激他,宣太后也很信任他,最后被封为穰侯。


远交近攻

秦昭襄王在位36年,国势胜强,他眼前最大的忧虑是如何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六国虽然弱,但总兵力,总人口,土地总面积都是秦国的数倍,是消灭六国的一道阻力。秦廷上下虽人才济济,但秦昭襄王深居宫中,被权臣贵戚包围,加上活跃的谋士说客多如过江之鲫,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分。这个时候,秦昭襄王见了一个从魏国逃出来的说客范雎,他提出远交近攻的方针-- 远方的国家保持友好关系,专攻邻近的国家,每打下来一寸地,就可以并到秦国一寸,打下来都是秦国的土地。远交近攻的原则为秦逐个兼并六国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战略基础。同时,范雎又说了一句:“只闻太后、穰侯,不闻有王”,激怒了秦昭襄王。于是,秦昭襄王把母后的权利夺了,把她安置于深宫,不许与闻政事,罢免了魏冉的相位,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把所以的权利收归自己的手里,用范雎为相,封应侯。


胡服骑射

继齐国以后,赵国是实力较强的国家。秦昭襄王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曾经雄心勃勃想把秦国灭掉。他积极推行游牧民族的骑射技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短衣装束,专门召集胡人和赵国人训练骑兵,大大拓展了赵国的疆土,壮大了赵国实力,而且使赵国成为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之一。赵国突然变成可以和秦国一争高下的军事实力和 政治资本。可是赵武灵王在壮盛之年,也就是胡服骑射取得巨大成功时,赵武灵王突然宣布退位,让仅仅十岁的小儿子赵惠文王继位。赵惠文王是赵武灵王非常宠爱的爱姬,孟姚的儿子。据说某日,赵武灵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美丽的少女又唱歌又弹琴。第二天赵武灵王和大臣喝酒的时候,反反复复说起这件事。于是,被一 个叫吴广的大臣听见了。他回去后就和夫人计划好,把自己的女儿送给赵武灵王。见到孟姚后,赵武灵王觉得她真像梦中遇见的美少女,非常宠爱。第二年就生下了儿子赵惠文王不久后,就去世了。赵武灵王为了怀念死去的妻子,废了长子赵章,立了小儿子赵惠文王。赵章年龄长,在赵国有很高的威望,立过很多军工,非常能干。因为父亲喜欢孟姚所以把他废了,赵章心里很不服气,就一直想办法要夺回这个权力。赵章和他的助手密谋夺权,等待机会。


沙丘政变

赵惠文王四年,群臣都来拜会。朝会完毕,父子三人一块儿到沙丘宫游玩。晚上,三人住在宫殿里面。赵章晚上派人到赵惠文王那儿,传假命令,说父王请你过去,乘机把他杀掉。结果相国肥义觉得这件事有蹊跷,肥义先自己过去,派重兵保护赵惠文王。肥义一去就被刺杀。赵章率领着党羽和赵惠文王的部队打起来,最后赵章打败了,逃到赵武灵王的宫殿。这时,赵武灵王开门接纳赵章。外面的兵队把沙丘宫团团围起来,非要抓住叛乱首脑赵章。当时的军事领队公子成和李兑商量,他们重兵包围沙丘宫及赵武灵王的宫殿,犯了通天大罪,一旦撤离,赵武灵王走宫殿后,一定难逃掉脑袋的噩命。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们干脆连赵武灵王也灭了。围困沙丘宫的兵一个不撤,坚持了三个多月,最后父子俩活活饿死在沙丘宫里。赵武灵王的死,最大的收益人不是赵惠文王,而是秦国。秦国一个最可怕的对手,在没有足够强大起来之前,在它的内耗中中止了崛起之路。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占了一个重要的地方,当时叫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一占,结果就吧韩国的上党郡,整个十七座城的大郡和韩国的国都彻底断了联系。等于韩国把整个上党郡奉献给秦国。这本来是秦国和韩国的一场战争。于是,上党郡的太守建议,与其拱手送给秦,不如把上党郡割让给赵。一旦赵国接受,秦国一定很恼火,那么秦赵之间必然发生一场大战。给了秦使秦更强大;送给赵就多了一个对抗秦的力量。

这时,赵惠文王已死,由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赵惠文王没有他父亲般有胆识,可是他有识人之明,重用了蔺相如(完璧归赵就发生在这个年代,蔺相如就是出遣到秦国谈判的使者),廉颇,赵奢等人才。可是赵国国君一 代不如一代,赵孝王连识人之能的本事也没有,上党郡这样关系到国家生死灭亡的大件事,他只找了自己亲戚和公族商量。完全不把蔺相如,廉颇等人放在眼里。结果,赵孝成王和弟弟看法一致,认为‘不要白不要’。果然不出所料,秦昭襄王非常震怒,派兵攻打上党。野王投降,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已被绝断。上党的老百姓不愿意做秦国的子民,全部逃往赵国。

赵国派廉颇到长平(今山西高平)援助。廉颇一看秦军来势汹汹,自己连连受挫,就下令高筑壁垒,固守不战。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 跟秦军耗上三年。战争相持三年,秦赵两国都已不堪重负,经济将近崩溃。在完全没有生死一决的准备下,赵国卷进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因此屡次责备廉颇。于是,秦国利用离间计,范雎暗地里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挑拨离间赵王和廉颇的关系,散布‘秦最害怕赵括,廉颇快投降了’的谣言。赵孝成王召见了手下重要的谋士,叫虞卿。虞卿建议赵孝成王带着最珍贵的宝物到楚国、魏国去,令秦国以为魏楚赵三国要合纵的假象。如果三国联合对付秦国,秦国会面对巨大的压力,这时再去和秦议和,就能谈成。可是,虞卿的意见被高傲 的赵孝成王否决了。而且愚蠢的赵孝王,还轻信流言,把廉颇从统帅的位置拉下来,派赵括上阵。赵括是赵奢的儿子,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庸人。 中国成语‘纸上谈兵’因他而起。用赵括带兵遭到两个人的激烈反对,第一个蔺相如,第二个赵括的母亲。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蔺相如已经病重,他马上写了奏疏给赵王,反对用赵括,赵括是纸上谈兵,虽精通兵法但不知变通,只会坐而论道。而赵括的母亲主动反对赵王用赵括。她说赵括自小和父亲赵奢学习兵法,谈起兵法滔滔不绝,连父亲都未必说得过他。但是赵奢从来不认为他的儿子能带兵。赵括的母亲问赵奢,他说:“战场是生死攸关的地方,而赵括太轻率的看待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让赵括当将军,那么败了赵国的一定是他自己的儿子。” 可是,赵孝成王心意已决,根本不把别人的劝告听耳里。因此,赵国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秦国得知赵国换了主将,秦国也立即换主将,把原本的统帅换成了秦国最有名的将军白起。白起是当年魏冉提拔大批青年将领中最出色的一个,后来受魏冉悉心栽培推荐给宣太后升他为将。白起和廉颇都属于战国四大名将,是无与伦比久经沙场的名将,能征惯战,智勇双全,一生人没有打过败战。论帅才,纸上谈兵的赵括远不能与白起相比。赵括来了以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他主动出击,率领40多万军队出击,想一举而胜,夺回上党。面对没有实战经验,求胜心切,鲁莽轻敌的对手,白起采取了诱敌入伏,先后退示弱,然后分割围歼,对兵力作了周密细致的部署,造成‘以石击卵’的强大态势。当赵军进攻时,他们假装败退,以5000精兵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贸然进攻,秦军插在赵军前后中间,把他们分成两块,使他们首尾分离。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另外一支秘密部队25000人,当赵军离开大营后,这支部队断了赵军的退路。秦军又派轻骑军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最后,秦军又断赵军运量通道。这叫三断,一断前后军,二断后路,三断粮道,招招都是狠招。秦昭襄王听说赵军被困粮道被断,立即下令秦国全国15岁以上的男人,全部上战场,按商鞅变法的20级军功爵制,每日赏一级爵位。此外,秦昭襄王还亲自坐镇指挥。和赵孝成王不一样,秦昭襄王把长平之战看作秦赵两强之间的生死决战。赵括部队,40多万大军, 断了整整46天的粮。赵兵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残杀,分吃人肉,军心动摇。最后,赵括走投无路,采取自杀式突围,突围失败,赵括战死。40多万大军向秦投降。白起下令,把40多万投降的军人全部活埋,只留下240个未成年人回国报信。在战国时代,每年都要爆发战争,所有诸侯国的国君都在斗争。长平之战若不杀降,这45万赵军回头又是一支大军,秦军等于白打。白起为了国家的利益-- 下令-- 杀!赵国举国震惊,一下子损失了45万人。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和秦国争天下的资格。这场战争根本上削弱了秦国在六国中最强的对手,使秦国统一的形式不可逆转,甚至急转直下。


邯郸之战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命分兵两路进攻赵国国都邯郸,白起亲自返回秦国,要求秦昭襄王增粮乘机灭赵。他提出两个理由,一是赵军主力全部歼灭,二是赵国民心极端不稳。这时,赵国派了苏秦的弟子苏代来求和。苏代游说的对象是秦国丞相范雎。范雎和白起之间是有矛盾的,白起是魏冉提拔的人,而范雎是赶走魏冉接替了相国的职务。如果白起拿下邯郸,赵国马上被灭,白起的功劳应该就是秦国第一,连范雎也必须屈居白起之下。为了不让白起的功劳超越自己的私心下,范雎建议秦王让疲惫的士兵们休整。考虑到国力遭受严重的削弱,秦昭襄王听信范雎言,准请罢兵,允许赵国割地谈合。其实早在秦始皇曾祖父的时代秦国就可以灭掉赵国了。可惜,秦昭襄王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赵孝成王正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虞卿认为割地给秦会让秦势更强,赵国将灭亡。虞卿建议以六城贿赂齐国,并与魏和楚联盟对抗秦国。秦昭襄王见赵既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合纵对付秦国,命令攻打邯郸。这时,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他的夫人是魏国丞相信陵君的姐姐,所以他就写信要求魏国的帮助。魏王本来派晋鄙率军10万救赵,可是被秦恐吓后,命晋鄙大军停在边界观望。信陵君决定救赵。他利用魏王宠妃如姬盗得虎符,带屠夫杀掉晋鄙,夺其兵权。并下令说,父俩同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俩在军中的,哥哥回家;独生子女在军中的,立马回家。这一下子走了两万,剩下统统都是群情振奋的八万精兵。

平原君搬魏兵是写信去的,搬楚兵是亲自出马的。他在手下的门客中,想找20名随从,挑了19个,只欠一个挑不出来。这时候,有一个人,自我推荐,他叫毛遂,所以才有成语毛遂自荐。抵达楚国后,第二天一早,平原君不敢怠慢便马上上朝与楚王商议合纵之事。楚王认为,当年提倡的合纵各诸侯背信弃义,六国合纵联盟只不过是一盘散沙,无济于事。况且秦国的势力已经独当一面,现在唯有各自安保方为上策。毛遂等二十人于朝下等候,眼见日上三竿,约纵仍未成功。于是,毛遂带上了剑,按台阶走上朝来。楚王见有人竟敢直闯朝堂,而且只是一个门客,命令他马上滚下去。毛遂不改面色,从容的说:“合纵乃天下之事,天下人皆可议之。你之所以敢喝斥我,是因为你仗着楚国人多势众。但你别忘了,你人多也没有用,远水救不了近火,十步之内,我就能 够取你的首级。你的性命掌握在我毛遂手中,还逞得什么威风!想当年,一个白起带了几万人,第一仗就把你楚国的都城烧了,第二仗就把楚国国君王陵毁了,第三仗就把出国先王的祖坟侮辱了,连我这个赵国人都替楚国人感到丢脸,不知道你这楚王有什么感受。”这番话确实打中楚王的心,楚王决定跟平原君联盟,派春申君率楚国大兵救赵。这样,两路大军都来了。

秦国攻打邯郸的时候,白起有病了,不能出征。于是,秦国派出一个大将,叫王陵做统帅。谁知,王陵打得不顺手,秦昭襄王又想起白起。白起这时候不干。白起给了四个理由:长平之战后赵国已结亲燕、齐、楚、魏合纵之势业已形成,诸侯救兵将至,其元气恢复,国库充实;而秦军虽胜于长平,但将士死亡大半,国内空虚;赵国的老百姓在长平被活埋了45万,这次攻打赵国国都,老百姓必定殊死抵抗;秦军隔着千山万水争夺别人的国都,如果诸侯的救兵到了,内外夹攻,秦军必败。事到如今,邯郸城下就是秦军的坟墓。秦昭襄王亲自下命令行不通,又派范雎去请,白起以病重为理由婉拒。秦昭襄王没有办法,派王龅取代王陵,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秦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不计后果顽固拒绝。秦昭襄王一怒之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贬他出咸阳。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秦王派人遣送白起,命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行至杜邮,范雎对秦昭襄王说:“白起左迁,怏怏不服,口有余言,恐为后患。” 于是,秦昭襄王急差使者追赶白起,带上宝剑,命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我死于何罪?)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白起如此,李牧,韩信皆是如此。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下,秦军大败,损失惨重。秦国有个将领,叫郑安平,是范雎最亲信的人。他两万余部队被联军团团包围,最后无奈投降。这在秦军军事史上很少出现的,可见邯郸之战,以赵国的全胜而结束了。秦国和赵、魏、楚三国签约息兵,把以前占领的河东郡还于魏;太原郡还于赵;上党郡还于韩。

秦昭襄王活到76岁,当了56年国君。在位期间使楚国国土缩小一半,使魏国和韩国国土缩小2/3,赵国缩小1/3,并不断离间六国关系。公元前256年灭掉东周。其在位后期秦国控制国土已经超过六国总和。没有秦昭襄王,就没有后来的秦国统一。



秦庄襄王...

异人贵人,吕不韦

秦昭襄王太长命,他的长子没能熬到继位就与世长辞了。于是,太子就落到第二个儿子中,安国君,既秦始皇的祖父。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秦始皇的父亲异人排在中间。由于异人的母亲夏姬最不得宠,所以异人被派到邯郸做人质。邯郸之战那一年,嬴政出世。那异人是怎样当上太子的呢?异人在邯郸做人质时,遇见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生意人人,他是吕不韦。当时的吕不韦已经是财经巨子,能够笑傲江湖了。吕不韦认为异人绝对是一支有潜能的蓝筹股。虽然不得宠,但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却无子。只要华阳夫人想安国君推荐,异人绝对可以当上继承人。于是,吕不韦很果断的拿出一半家产给了异人,让他包装自己,结交天下名流、诸侯。然后,吕不韦就带上金银珠宝赶到秦国见了华阳夫人。一见到华阳夫人,吕不韦就说虽然异人身在国外,可是却非常想念华阳夫人。而且吕不韦还做了全面的工作,他同时摆平华阳夫人的弟弟。吕不韦告诉他厉害的话,虽然华阳夫人现在受宠,一旦安国君去世,新的太子继位,他们的形势一定非常危险。接着,吕不韦继续怂恿华阳夫人赶快在安国君孩子中受个养子,然后把他立为嫡嗣。这个人,一定不可以威胁到华阳夫人的地位,他的现状最好落魄潦倒,远在他乡。而这个人选,非异人莫属。为了得到华阳夫人的喜爱,异人改名为子楚,因华阳夫人是楚人。华阳夫人感到严重的生存危机,于是同意了吕不韦的献计。她拿出最拿手的‘哭功’,最后安国君无奈答应。史书记载: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


赵姬

被立太子后的某日,吕不韦在邯郸的家摆家宴。家宴开始不久,吕不韦能歌能舞的爱妾赵姬出场表演。异人一见她就热血沸腾,请求吕不韦把此女赐给他。吕不韦非常生气,一方面又考虑到‘投资’了大半身家的资金,无奈割舍。一年后,赵姬在邯郸产下个男娃,他就是赢政秦始皇。有人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赵姬嫁给异人的时候,已经怀孕,吕不韦才是秦始皇的生父。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国大举进攻赵国,赵国决定杀人质异人。吕不韦花了600金,等于吕不韦大半家产,买通赵军军官,放了吕不韦和异人。由于600金只能买两条命,所以赵姬带着儿子嬴政东躲西逃,一旦被捉到一定处死。那时,嬴政才两岁,在赵国非常艰难的生存着。逃出来六年后,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即位,称秦孝文王。这等于说,异人就是未来的国君,赵姬就是未来王后,而嬴政就是未来太子。所以,赵国就不敢再追杀了,千方百计的找到他们,然后护送他母子俩回秦国了。这时,嬴政已经九岁了。虽然结束了流亡的生活,可是他在赵国渡过了噩梦般的童年。安国君也已经老了,即位三天后,就死了。秦昭襄王,熬死了两个儿子。安国君死后,如计划中的事,异人继位,称秦庄襄王。当了新国君,他没有忘记吕不韦对自己的扶持,封吕不韦为丞相,再让十万户农民向国家交的赋税都给吕不韦,十万人养一侯。异人一生人有四个奇缘:祖父在宣太后的策划下当上秦王,父亲意外当上太子,有幸认识到吕不韦,得到华阳夫人的宠爱,因而最后当上了国君。尽管种种的‘幸运’都顺势而发生在异人身上,他也只当了仅仅三年的王,终年34岁。



秦始皇...

嫪毐叛乱

秦始皇即位的时候才13岁。嬴政即位后,以吕不韦为相国,尊称吕不韦为仲父。所谓的仲父,就是次于父亲的父辈。异人死的时候,赵姬才30岁。可怜的赵姬,从青楼月风的女子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王太后,在花样年华的大好岁月突然变成孤孀。她不可能再嫁,余生孤独的渡过冷清的岁月。她和吕不韦,本来就是夫妻关系,后来变成了‘贡品’送给皇上。终于还是寂寞难耐,她常常借商议国事为名,召吕不韦进宫。精明的吕不韦深深知道私通太后的引火烧身的风险,但又无法违抗太后的遵命。于是,他找了一个强壮的男人嫪毐,变成假宦官,推荐给太后,然后急流引退。在和嫪毐相处的日子里,这个寡居的太后,还竟然还二次怀孕。于是,赵姬躲到远离咸阳的地方,生了两个儿子。公元前239年,也就是秦始皇21岁那年,太后封嫪毐为长信侯,把河南的泌阳封为他的食邑。而且,在太后的支持下,许多人都投靠嫪毐集团,门客有一千多。慢慢的,嫪毐的权利和吕不韦比肩。而且还吧整个太原郡封给嫪毐。前238年,秦始皇满22岁,在雍城举行国君成人加冕仪式。按秦国法律规定,国君到了22岁,举行加冠礼,佩了长剑后,就可以亲理朝政。这个时候,嫪毐猖狂的盗用了太后的命令,调动军队发生叛乱。他和王后有约,假如秦王死了,由他们的私生子继承王位。嬴政派吕不韦带兵平叛,嫪毐大败而逃。嬴政果断下令,活捉嫪毐赏50万。没多久,嫪毐和他的集团全部落网。嬴政将他车裂,灭其族,把他的两个私生弟弟也杀了,死党20人也被枭首示众,嫪毐门客全部流放到蜀地。而母后赵姬,在咸阳宫里终身软禁。十年后,40岁的赵姬,在咸阳宫中郁郁寡欢的病死了。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的母后都可以拥有男宠,可是绝对不能授之权利。赵姬也许就是一个普通女子,被摆到政治的舞台上卷进权利斗争。她错误让嫪毐专擅朝政,还乱了朝政,扰乱秦国国君继承系统,才沦落到如此可悲下场。


吕不韦之死

在审判嫪毐叛乱事件过程中,吕不韦被牵连的被‘供’出来。吕不韦除了扶持异人做国君;他在异人时期做了三年的丞相,加上秦始皇时期做了九年的相国,前后整整辅佐了秦王12年。无论是对异人或嬴政,他都有很大的功劳。于是等到13个月事情变淡以后,嬴政秦王才罢免了其相国职务,再流放他回到洛阳的食邑。吕不韦绝对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越王勾践出产了一个从政转商转型成功的范蠡;而秦国出现一个从商转政转型成功的吕不韦。这样的天下奇才下台后,秦国不用他,自然诸侯六国使者会来请他。对于任何一个君主来说,自己不用的人才,他国也不能用。首先免掉官职,后来再下流放令,还没有等到皇上逼死自己,看完秦王写给他的信后,吕不韦在自己的食邑饮毒自杀。吕不韦死后,由于他是自杀而死,不能举行国葬。于是,吕不韦手的门客,按老百姓的葬仪把吕不韦埋到洛阳的邙山。这件事被嬴政知道了,他下了道诏书,把吕不韦所有的门客一律流放。如果参加吊丧的外国门客,比如来自韩魏赵等国家,把他们驱逐出境。吕不韦有三千多门客,这些都是为秦王储存的人才库,而秦王嬴政后来重用的丞相李斯也曾经是吕不韦的门客。由此可见,嬴政对吕不韦的一片用心并不领情,而且把他的门客看成威胁自己政权的一股势力,才对他们采取打压的手段。吕不韦执政12年,渐渐的建立了庞大的政治集团和政治势力,而且他还是赵姬的前夫,在嬴政小的时候吕不韦从赵姬得到特殊授权,所以吕不韦的权利相当大的,其影响力无形中超越了刚上位的嬴政。要是权利长期超越君主,将来一定被君主除掉的。所以吕不韦没有学范蠡不再贪念权利,低调引退,解散自己的政治集团,让皇上安心。回到洛阳食邑后,他依然宾客盈门,六国使者络绎不绝。因此,惹上了杀身之祸。吕不韦死后,李斯取代吕不韦辅佐嬴政。

其实,在吕不韦被免官的同年,嬴政突然下令,驱逐所有在秦国任职的六国之人,楚人李斯也在名单内。驱逐令是又郑国渠而爆发的。当年,韩国担心秦国进攻而灭亡,想到了一个‘疲秦’之诡计,派了一个水利工程师,叫郑国。他的身份是间谍,其任务是令秦国无兵可征。谁知,郑国的身份被揭穿了,嬴政非常生气。秦国的旧贵族想借用郑国间谍案,发动一场逐客事件。自秦穆公以来,秦国一直在实行人才大战略,秦孝公后六国人才一律重用,贵族因此失去很多重要的职务,强了秦国却伤了旧贵族的势力。他们对嬴政说,来秦国的人都是为自己国家服务,奉国家之命来使用离间计,应该一律赶走。嬴政一怒之下,把六国的客卿统统驱逐。这时,李斯给嬴政写了封信《谏逐客书》,大概内容如下: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逐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疆,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逐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至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兴,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于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蔻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译文:从前孝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得到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来了蹇叔,还丛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孝公用商鞅的新法,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人民因此殷实兴盛,国家因此富足强大,老百姓乐于为国效力,诸侯也亲近归服,新后击败楚国,魏国的兵,夺得千里领土,直到现在,政治好国力强。秦惠文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之地,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地,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地,于是拆散六国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至今。昭王得到范雎,废除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王室权利,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国霸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功劳。由此可见,客卿哪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于纳收,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秦国将不会强大。因为泰山不抗拒土壤所以才那么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才那么深邃;有志建国王业的君主不嫌弃众民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现在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叫做‘借武器给敌蔻,送粮食给盗贼”。物品中不出产于秦国,但宝物很多;贤士中不生于秦国,愿意效忠的却不少。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外部在诸侯中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

嬴政看了李斯的信,身居高位的他知错能改,没有高高在上,立刻下令,收回成命,把所有被逐的客召回来。提起秦始皇人们总觉得他残暴,很少人会知道建国前他是一个胸怀博大,有度量,有眼光,志存高见的人。所谓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的世界就有多大。秦始皇,始终是一个统一天下伟大的人。




灭韩

李斯认为,对于秦国这个经营了几百年的国家,秦始皇统治时期已经到了展开统一天下的时候了。‘此万世之一时也’,一个人一生中机遇是非常少的,遇到时机就不能懈怠。如果错过了黄金档期,让六国缓国气来,重新组织起合纵,即使有再强的皇帝,也不能统一天下。于是,他们立即谋划对六国发出的统一之战。李斯提出先灭韩国。可是,这件事遭受一个人的反对,他就是来自韩国的公子,韩非子。韩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锐,李斯自以为不如。他的文章气势逼人,凡是读过他文章的人,几乎没有不佩服他的才学。为了保卫国家,韩非子作为韩国使者入秦。秦始皇对韩非子仰慕大名,简直就是他的小粉丝。见到韩非子,秦始皇当然非常高兴,可是也不敢重用。灭韩之事遭到韩非子的坚决反对。于是他对皇上提出三个理由,其中一点是韩国并不容易被灭:因为韩国所处之地是‘四战之地’,四面八方都要面对外敌,同时假如任何一方主动对韩国进攻,邻国魏国就会和韩国结成同盟。韩魏结盟后,赵国一定与这两国联合起来,加上赵齐的友好关系,秦国日后攻打赵国更困难了。所以,韩非子主张先伐赵缓伐韩策略。李斯主张灭韩,韩非子主张灭赵。李斯派出姚贾到六国,用金钱收买重臣,暗杀廉洁、不受钱的忠臣。这件事情被韩非子知道了,韩非上书告状姚贾贪污公款及假公济私。于是,李斯和姚贾联手起来诋毁韩非子。他们说韩非子身为韩国公子,一定不会帮助秦国,这个人不宜久留,更不能放他回国,如果除掉将来必定是秦国祸害。嬴政听了后,把韩非子关入监狱审讯。韩非子想向秦始皇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李斯乘机送去毒药,韩非子就在监狱里自杀了。秦王嬴政在韩非子入狱后后悔了,边下令人赦免韩非子,可惜太迟了。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
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秦王嬴政首先先把韩国的南阳拿下;第二年即公元前230年,将其国都拿下在,韩国就灭亡,韩王安被俘获。韩国是六国中最小最弱的国家,其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灭赵

战国初期,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赵国曾经是一个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然而,赵武灵王却立错太子误了统一天下大业。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使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灭赵已经是指日可待。可是,秦国还是花了整整六年,才拿下赵国。原因就是赵国还有一支精锐之师,阻挡了秦国进攻的步伐。

战国274年中,杰出的将领数不胜数,但期间最为有名的是秦国的白起,秦国的王翦,赵国的廉颇和赵国的李牧为战国四大名将。赵国在七国中出产最多名将。李牧是赵国北部边疆的一名将军。赵国北边和匈奴接界。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屡败匈奴北方胡人部落。到了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渐强大,并不断骚扰赵国北方边境。赵惠文王便派李牧长期驻守在高国北疆的雁门郡。李牧对应匈奴的战策是死守不攻,绝不出战。他每天杀牛厚待士兵,派出很多侦察兵细心防守。每次匈奴入侵边界,烽火台一报警,李牧即下令士兵收拾物资退入城堡固守,从不出战,使匈奴无从掳掠。针对军需以掠夺为主的匈奴,他以示弱于敌,以麻痹强敌,伺机歼敌。他下令,“有敢捕虏者,斩”。匈奴频频进攻,却占不到便宜。虽然赵军没获胜,但却没有丝毫的损失。于是,匈奴到处散播谣言,说李牧将军胆小怯战。这消息传到赵孝成王那里,赵王派使者责备李牧。但是李牧老谋深算,依然如故,我行我素。赵王认为李牧灭了自己的威风,一怒之下罢免了李牧,换了新的将军。新的将军上任,每逢匈奴入侵,即下令军队出战,屡战屡败,损兵折将,而且边境不安全,所有的生产如耕种与放牧都无法进行。最后赵王没办法,再次请李牧出山,答应了李牧坚持不战的策略,李牧才肯复职。李牧回到雁门,坚持按既定方针办,下令坚守。几年内匈奴多次入侵,都一无所获。等到李牧从烽火台报警和情报员报告中熟悉了敌情后,以及几年来匈奴入侵军队势力的消耗,李牧在时机成熟时出战。严格栽培精兵、射手与战马,在匈奴来路埋伏奇兵,十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

在邯郸之战最危机的时候,赵王把李牧调过来。李牧统帅赵军,大败秦军。当时秦军的将领,叫恒齮。按秦国的法律,将领打败战后,回国要被处死的。恒齮于是畏罪潜逃,逃到燕国,改名为樊於期。后来,荆轲刺秦王带去的秦军将领人头,就是樊於期的。

公元前229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加上北部地震及次年的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秦王乘机派大将王翦亲自率领主力攻打赵国。赵王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秦军。秦军多次受挫于李牧。王翦禀报秦王,再用反间计,派奸细重金收买两代元老郭开,让他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司马尚功劳太大了,意图谋造反,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这个郭开,曾经诬陷廉颇。昏君赵王信以为真,没有调查实证,立刻把李牧和司马尚换下。李牧抗命,不交兵权,赵王把李牧秘密逮捕,然后秘密处死,然后把司马尚撤职。杀了李牧的三个月后,王翦攻破邯郸,俘虏赵王。所以,赵国的大业,毁在郭开之口,败在几代昏君之下。


灭魏

公元前225年,秦王派大将王贲攻打魏国都城大梁。王贲是王翦的儿子。除了韩国,其他五国都是被他父子两灭掉的。魏军禁闭城门,坚守不出。由于大梁城经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王贲发现大梁的地势非常低洼,所以就在城北边,掘开了黄河,水淹大梁。经过三个月的浸泡后,夯土制成的城墙全部坍塌。秦兵涌入大梁城,活捉魏王,魏国灭亡。

魏国,是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曾经是七国中人才最完备的国家。而这个人才济济的国家,为何最后会如此不堪一击呢?魏国的灭亡,主要是人才严重流失。其中吴起,就是魏国流失的第一个人才。吴起,就是那个在河西之地,一连攻下秦国五个城池的将军。吴起打战,特别能跟士兵同甘共苦,爱兵重将。除了军事,他非常重视德政,是一个‘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政治家。魏武侯即位后,有个叫王错的丞相,非常妒忌吴起。他对魏武侯说,魏国国土太小,容纳不了吴起这样的人才。如果吴起打算长期留在魏国,就一定会迎娶公主。如果没有长期定居的打算,他一定会推辞。说完,王错找机会请吴起到家里做客。王错的妻子也是魏国公主。他特地让公主表现得非常野蛮,当众羞辱王错。果然不出所料,吴起婉言谢绝了魏武侯的联姻邀请。魏王开始怀疑吴起,不再重用吴起。王错不断在魏武侯面前进谗言。吴起觉得自己可能遇害,立即逃到楚国。离开魏国时,他回头掉下眼泪。车夫以为吴起无法割舍打下的江山,吴起无奈说:“ 如果君侯信任我,我可以帮助君侯成就王业。如今君侯却听信小人谗言,不再信任我,河西郡被秦国攻取的日子不会很久了,魏国从此要削弱。” 吴起来到楚国后,受到楚悼王邀请执行变法,使楚国迅速强大。

商鞅,是魏国流失的第二个人才,曾经在魏相公孙痤下做臣子。公孙痤临终前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魏王非常重视与信任公孙痤。公孙痤甚至把话说到如此程度,这个奇才,要么重用他,要么杀掉他,决不能让他出国。结果魏王没有杀他,也没有重用他。最后让商鞅到了秦国,辅佐秦孝公变法。秦国的崛起,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功劳,莫过于商鞅变法。

范雎,是魏国流失的第三个人才。他曾经在魏王手下的一个大夫须贾做随从。某日,他和须贾一同出使到齐国。齐王不见,结果他们在齐国呆上了几个月。齐王虽然对须贾极度冷淡,却知道范雎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想拉拢范雎,让他为齐国效劳。于是,齐王送来黄金十斤及大批酒肉给范雎。须贾让他把黄金退回去,酒肉可以留下。范雎照办。回国后,须贾诋毁范雎,说范雎是齐国派来的间谍,所以得到齐王的重赏。魏相魏齐得知后,没有查明原因,把范雎抓起来,打个半死。范雎立刻装死,动也不动,也不敢出声。这些打范雎的人以为范雎死了,把他的‘尸体’卷起来扔到厕所里去,魏齐还让喝酒的人在他身上小便羞辱他。范雎咬紧牙根,还是一动不动。等这些人走了,范雎求看守的放条生路。于是,看守的动了慈悲心。他请求魏齐允许,把‘死人’扔掉以免尸体在屋里发臭。这时,喝醉酒的魏齐醉昏昏的答应了。范雎就乘机逃走了。隔天,清醒了的魏齐担心范雎假死,再回去寻找‘尸体’的时候发现范雎不见了。恰好,范雎遇见一个好人,就是后来在邯郸之战带着二万人投降的郑安平。他把范雎藏起来,帮他养伤。为了自保,范雎还改名叫张禄。某日,来了一个秦国大使。在郑安平的帮助下,张禄得到与秦国大使见面的机会。秦国大使非常赏识张禄,暗地里带他回秦国。大使与魏国辞行后,在城外拉走张禄。结果走到一半,西边来了一队魏冉的人马。张禄知道魏冉憎恨六国的人,马上躲到车后面。果然,车子停下,魏冉问大使是否带上六国的人。大使说没有。魏冉走后,张禄告诉大使,魏冉怀疑车上有人,但是他忘了搜查,再过一会儿他一定回来搜查,吩咐大使让他下车。范雎下车后,一路狂奔。果然没多久,魏冉就派他的随从,骑马回来搜查这个车子。范雎在十几里路外,等着大使的车,顺利进入秦国。

信陵君,是魏国四公子中间,最有才华的。某日,魏王和信陵君一起下棋。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魏王立刻放下棋子,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信陵君不慌不忙说,赵王只是打猎而已,不是进犯边境。说完,继续和魏王下棋。魏王半信半疑,全无心思下棋。又过了一会儿,北边传来说,赵王打猎,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很惊讶,问信陵君怎么料如神算。信陵君说,他在赵王身边有门客,可以把赵王的一举一动都报告给他听。魏王经过此事后,马上信陵君对另眼相看,不是更重用他,而是戒备信陵君,不敢任用其处理国事。在邯郸之战,信陵君窃符救赵,杀了将军,夺了兵权。解赵国之围后,信陵君把军队解散,让他们回去,而自己待在赵国整整十年不敢回去。秦国听说信陵君已经留在赵国,恢复元气以后,秦国不断攻打赵国。这时,赵王才想起自己当年抗秦的弟弟,信陵君。赵王派出使者请信陵君回国,可是信陵君谁都不见。他告诫守门的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 后来有赵国人劝信陵君,说魏国已经非常危急了,你不回国保卫,天下人还会看重你吗?假如国家灭亡,祖宗的坟墓都被挖走,那你信陵君还有分量吗?” 信陵君听后,就回魏国了。魏王任命信陵君为将军。公元前247年,信陵君带领韩赵魏楚燕,五国联合伐秦。五国攻秦,这是合纵最成功的一次,秦国封住了函谷关不敢出来。秦王异人再次利用了反间计。他派人持万金找了当年信陵君杀掉大将军晋鄙的门客,挑拨离间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说信陵君已经是诸侯军的总指挥,天下人只知道信陵君而不知道魏王,将来若有机会,信陵君一定取魏王而代之。然后异人再派使者带着礼物,敲罗打鼓到魏国,祝贺信陵君当魏王。因此,魏王更加怀疑信陵君,把信陵君大将军的职务罢免。五国攻秦计划终告失败。从此以后,信陵君就告病假,不再上朝,每天沉迷酒色中。四年后,信陵君死了。吕不韦立即派兵,一下子占了魏国20多座城,建了东郡,把六国南北一下子切开,从此六国再也不能合纵。18年后,水淹大梁,魏国灭亡。

除此之外,秦惠文王重用的张仪和魏章,秦国丞相吕不韦,他们也是魏国人。魏国这么多人才没有受重用也留不住,亡国变是迟早的事。



灭燕

按地理位置看,赵国和燕国二国存在着唇亡齿寒的关系。赵国的灭亡,等于燕国失去了一个强大的挡箭牌,秦国大军直接守驻在燕国边境上。燕国是一个弱国,军事不如秦国。于是,燕国就出了荆轲刺秦王这一招。燕王喜的儿子,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丹,是整件事情的谋划人。公元前232年,太子丹担心燕国被秦国所灭,从秦国逃回燕国。正好其好友樊於期因兵败畏罪潜逃到燕国,太子丹就接纳了樊於期。太子丹的老师知道此事后,认为樊於期是秦国叛将,不宜留在燕国,劝太子丹把他送给匈奴,可是太子丹不答应。

随着秦军逼近,太子丹欲以刺秦王救国。于是,太子丹老师推荐了田光。田光和太子丹一起计谋整件事情后,找来剑客好友荆轲帮忙。田光告诉荆轲,燕秦势不两立,希望荆轲能够到太子住处走一趟。说完,为了表示他没把国家机密对外泄露,田光便自杀了。田光之死对荆轲刺激很大的。他知道此事绝对重要也绝对机密。荆轲马上拜访太子丹。太子丹见过荆轲后,便交待其任务。

赵国灭亡后,太子丹非常恐惧,荆轲迟迟未动身,于是便请求荆轲。荆轲提出两个接见秦王嬴政的通行证:燕国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太子丹不忍杀害好友。于是,荆轲就私底下会见樊於期,说他的家人已被灭族,并告诉他刺秦王的报复计划。樊将军听后二话不说,立刻刎颈自杀。太子丹还给荆轲派了一个助手,叫秦武阳。他十二岁就杀过人,胆子很大。但荆轲还不动身,他在另外一个人。太子丹嫌他行动慢,怀疑他要反悔,一再而三的催促。荆轲恼火了,说:“我今天如果一去不复返,就可能因秦武阳这小子!” 于是就出发了。离别时,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起筑乐,荆轲唱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当然,最后任务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助手秦武阳关键时刻吓瘫了。秦武阳走到台阶时面如土色,两腿哆嗦。荆轲马上对秦王解释,说秦武阳是个粗人,没有见过大场面,更没有见过天子。秦王嬴政看见荆轲镇定自若,就让荆轲一个人把地图献上殿来。意思说秦武阳不得上殿。两个人的任务,完全压在荆轲一个人身上。荆轲上前打开地图,中国古代包装书画的方式是卷轴的。当地图完全打开以后,地图的最里面突然露出了一把匕首。荆轲的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起匕首,直接刺向秦王的胸膛。秦王嬴政撕下左边的袖子,拔腿就跑。秦朝宫殿的大臣都不能携带兵器,只有秦王佩带着一把长剑。但是剑太长了,和荆轲短距离内抽不出来。在紧要关头,嬴政的御医夏无且,背着一个盛了中药的药囊。他放下药囊,对着荆轲撒去。荆轲不知何物,于是放缓了追杀秦王的步伐。嬴政多跑了几步,终于成功拔出一米六二的剑来。剑一旦拔出来后,荆轲马上处于劣势。秦王上来,砍了荆轲八剑。荆轲尸横殿上,秦王坐在宝座上沉默了很久。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遇到行刺。

荆轲行刺激怒了秦王嬴政。他立刻下令,攻打燕国。公元前225年,秦军将燕国主力击溃,燕王逃到辽东。燕王觉得这件事情是太子丹引起的,糊涂的把太子丹杀掉,将太子丹砍首献给秦王。可是,这并没有阻挡秦灭燕的雄心。公元前222年,秦军活捉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荆轲被杀后,荆轲的所有亲朋戚友被通缉。高渐离埋名隐姓,给人家打工。可是,他的音乐天分最后还是被发掘了。这时秦国已经统一天下,秦始皇已经很爱才。他把高渐离召进皇宫,想听他的音乐。进宫后,被人发现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于是,秦始皇把高渐离的双眼熏瞎。慢慢,高渐离得到秦始皇的信任。他可以凭声音感觉嬴政的位置。后来,高渐离在筑里面装上铅,在最短的距离用灌满铅的筑去砸秦王。结果高渐离也被杀了。从此以后,被他灭的六国人,秦始皇一个都不能接近。


灭楚

曾经有人说:“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意思说,如果连横成功了,那么秦国就可以称霸;如果合纵成功,称霸的将是楚国。俗语说,朝秦暮楚,秦楚是并列的,可见楚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距离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100年前,楚国曾经兵强马壮,横扫中原,已露出争雄之势。到了秦王嬴政时期,楚国势力大不如前但秦国一时也奈何不了其势力,因楚国还有一个著名的将领,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项燕。

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幽王的同母弟哀王即位。仅仅在位两个多月,就被异母兄负刍的门徒杀掉。负刍成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离析。公元前226年,楚国发生内乱,秦王嬴政乘机南下攻楚。王翦到了楚地后,并没有对楚军发动进攻,而是让他的六十万军队待在兵营里,天天好吃好喝。楚国调动全国的军队集中起来进攻,向王翦挑战,王翦就是不应战。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灭楚之战就是这样开始的。一年后,王翦的士兵养精蓄锐够了,士气高昂;反而楚军挑战了一年,没打成仗,斗志渐渐松懈。由于粮草不足,楚军开始调防,把军队向东移动。王翦趁楚军移动的时候,突然调集精兵追击,一下把楚军打败。公元前223年,王翦和蒙武攻入楚最后一个都城,安徽的寿春,楚国就灭了,活捉楚王负刍。

项羽的祖父,项燕在淮南拥立了楚王的后裔,叫昌文君,重新起兵反秦。王翦和蒙武带兵到淮南,结果昌文君被杀,项燕兵败自杀。楚国彻底灭亡。


灭齐

公元前221年,秦王命令王贲攻打齐国。这时候,五国已经全部被灭,仅仅剩下一个齐国。齐国国君田建非常紧张,主要是齐国已经几十年没有作战的经验了,绝对不是秦军的对手。 突然,秦国派来了一个使者。使者对齐王说,只要齐王交出国家,秦王将给他五百里土地,让他做封君。和其他六国的君主被杀被掳相比,田建觉得自己的下场好多了。他非常高兴的答应使者的建议,下令举国投降,不战而降。齐王田建跟随着使者回到秦国。秦王把他安置在一个地方,这地方在一片松柏林里,周围五百里地都是田建的。然后派兵把松柏林包围起来,断绝所有的供应。最后,齐王田建活活饿死在松柏林里。


统一中国

公元前221 ,秦始皇赢政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39岁就消灭六国,从甘肃省宁夏一片的小国,扩大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建都于咸阳。然而,统一中国的大业是秦国国君代代努力结成的果,到了秦始皇统治时代,可说是水到渠成的发生了。从秦孝公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七代明君,没有一个误国误民的昏君庸主;再来,代代重才,都六国重用贤才,如果没有六国人才的辅佐,秦国根本不能统一天下。不过,单单看这两点都很不简单了。有了这两个条件,秦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认为秦始皇是幸运的,所谓‘千古一帝’的说法,我更偏向于他遇到千逢难得的机会。

完成统一中国后,嬴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神话君权,树立绝对权威的形象。在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 或 “王”。建立秦朝起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皇帝’的人,自称‘始皇’,从此‘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为了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他把皇帝的命令叫做‘制’与 ‘诏’,电视剧里读到皇帝圣旨的情节, 就出现‘奉天承命,皇帝诏曰’这八个字由此而来。为了强调皇帝与众不同,他规定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秦始皇一生中有功有过。


功绩:

1. 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嬴政采取李斯的建议, 为了彻底结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他废除分封制,改用郡县制。地方行政分成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国君委任。

2. 统一文字:战国时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字是混乱的。为了便于政令统一,方便各国诸侯交流,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中国文字。可惜由于文字过于复杂华丽,最后在汉代被隶书取代。统一中国文字的贡献是,成功弥合了方言的多样化,统一各民族思想。

3. 统一货币:秦始皇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称上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钱万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是民间主要的流通媒体。统一货币前,谁都可以造币;统一货币后,货币的制造权归国家所有。

4. 统一度量衡:方便交换和向国家交纳赋税。

秦始皇的全面统一,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 修建驰道和直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布设一个公路网。直道,是和长城对应的;一方面是交通线,一方面是运兵的高速公路,连接咸阳至内蒙古包头市(九原郡),秦始皇可以快速的把关中的军队调到长城一线。驰道,有连贯东西区域的高速,可以通往东边的洛阳,西边的陇西郡,通往南阳的武关道,太原的临晋道,穿过秦岭巴蜀的秦蜀栈道。

6. 水利工程:商鞅告诉秦人,生活中有两件事:耕种与打战。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而秦国便有了一个延续135年的国策-- 耕战。

秦惠文王时期,在咸阳宫,张仪和司马错激烈争论,争论焦点是应该夺取西南的巴蜀还是东边的韩国。从战略考虑,巴蜀地区面积广大,山川纵横,人口众多,将会为秦国的扩张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最后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司马错占领了巴蜀后,巴蜀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很差。公元前272年,30岁的秦人李冰按照司马错的军事思想,要把蜀地建成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基地。当时还没有发明火药,李冰需要开辟大山。按当时的技术,人们只能依靠钢钎和石旷日持久的凿打,需要至少30年的时间,而秦国统一大业却迫在眉睫。他想出一个奇妙的方法,先用火将岩石烧到发红,再用冰凉的江水泼在滚烫的石面上。经过热胀冷缩,岩石崩裂疏松之后,民工才挥锤凿打,事半功倍。公元前256年,历经14年的努力,世界水利史上的惊作都江堰竣工。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又有十万秦人,陆续从北方迁往蜀地,与当地居民共同开垦广阔的平原。囤积的粮食成为当时天下最大的粮仓。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出天府之国,永远滋润成都平原。

公元前262年,秦攻韩的重镇野王,企图切断上党通往新郑的道路,迫使韩投降。 后来韩把上党给了赵国,引发了长平之战。11年后,秦夺韩的重镇成皋、荥阳,韩国已经处于灭亡边缘。于是,韩国派出一个间谍,名叫郑国,他的身份是水利工程师。公元前236年,郑国在秦国发动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他要执行‘疲秦之计’,使秦国的所有劳力投入到水利工程去,让秦国无兵可征。郑国渠全长250公里,主要把关中平原的两条河连接起来,让泾水和洛水之间挖一条大渠,利用丰富的水量灌溉关中平原,这样关中就不怕干旱了。后来,郑国间谍身份的事情被秦王嬴政知道了。他一怒之下把六国人都逐出秦国。来自楚国李斯写了一篇《谏逐客书》,劝秦王嬴政统一天下的大业需要靠外来人才。秦王息怒后,不再驱逐六国人才。他也没有中止郑国渠的工程,相反的,他还派遣更多的劳工参与施工。十年后,郑国渠大功告成。郑国渠灌溉土地四万顷,可以供养四百万士兵。关中平原,已经变成了大军的粮仓。

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开始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在他看来,帝国的疆域不仅仅限制于楚国的边界。秦始皇认为秦帝国南边地的国界应该在海边,所以他一直打到南海的海岸线。公元前219年,一支秦国军队驻扎在广西桂林一带。顽强的土著人神出鬼没,白天躲藏,夜晚偷袭军营。南岭重镇久攻不下,部队被困在密林深野,军中粮食即将补给不足。从北方的粮仓到南方前线,秦军的后勤保障主要依靠陆地运输。然而,丛林茂密,山高水远,未开发的后勤保障变成一场噩梦。眼看伟业功亏一篑,一个叫史禄的人建议在湘江和漓江之间修一条运河,打通南北两大水系。船队从巴蜀的粮仓出发,进入长江的支流湘江,然后到达珠江的支流漓江,后勤物资就完全可以用水路送到战争前线。灵渠施工于公元前214年,动用了20万大军,仅用两年时间完成这33公里的运河。灵渠建成后,粮食运输舒畅无阻。第二年,秦军就平定了土著人的反抗,帝国的疆域一直拓展到了南海之边。


‘过’:

秦始皇耗费了大量的民力,物力,财力,成了名副其实的建筑皇帝。

1. 修筑长城: 史籍记载,秦始皇动用了近百万人力修建长城,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那个时代没有任何机械,工作环境又是崇林峻岭。有人认为,修建长城是秦始皇糟蹋百姓的重要证据。收拾六国后,秦始皇的一生并没有停止战争。北方的匈奴不断侵犯中原。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袭扰,他命令蒙恬将军北上修建长城。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如果没有长城,涉及防守的军队人数是很庞大的。蒙恬将军只用了区区四年就把长城修建完毕。其实,所谓的长城不是秦始皇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而史书上却把修长城造成的苦难全归罪于秦始皇,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历史上,除了元朝和清朝不修长城外,明朝修的长城是最长的。

2. 阿房宫:据《秦始皇本纪》记载,阿房宫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层可以坐一万人,下层可以竖一个五丈高的旗杆。由秦惠文王开始建造,宫未成而亡。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再次修建,动用72万人,全国人民占2000万人,每天有十几万苦役参加工程,一直到秦朝灭亡都没完全建成。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续修建。秦末项羽入关,付之一炬,化为灰烬,大火三月不灭。

3. 大修秦陵:历时38年,每年用人72万人。搞得老百姓民不聊生,于是世人就把修长城所有的‘罪’,都怪到秦始皇头上了。

4. 扩建宫殿: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战争中,每灭掉一个国家,就劳民伤财在咸阳仿照该宫殿的样子再建新的宫殿。这些宫殿南临渭水,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将六国诸侯夺来的钟鼓,美人,珠宝都充盈宫室。秦始皇所建的宫殿,关中约300座,关外400余,仅咸阳旁二白里内,宫观就达270座。

5. 寻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在人间至高至上至大至尊,无所不为,无所不能,唯独的忧虑就是死亡。 当他第二次东巡的时候,来到齐地登泰山,遇到了徐福。徐福给秦始皇介绍了神仙学说。 秦始皇一听到神仙思想后,立刻达到痴迷的状态。虽然第一次见面,他立即答应徐福到海上寻找三神山求仙药的要求。徐福一去就去了九年,在秦始皇临死前那年再次回来,说他已经找到三神仙,可是海上有一条阻碍他靠岸的大鱼。于是,他要了三千童男童女,带了许多能工巧匠,各种五谷种子,在秦始皇的支持下,走了。徐福可能为了避秦难,带了能繁衍的童男童女,落地什么都能干的工人,带上种子,搞了一场大型的海上移民。有人说,三神山就是现在的日本,日本人就 是徐福的后裔和他带去的童男童女。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他耗费了巨款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当时,被榨干血汗的老百姓,诅咒暴君秦始皇不得好死。

6. 焚书坑儒:在秦始皇的晚年,《焚书》 《坑儒》是他做错的两件事情。其中导火线是博士们对 《封建制》 和 《郡县制》 孰优孰劣的争论,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于是,李斯提议,除了秦国官史写的书以外,其他各国的历史书一律销毁。而且除了博士官自己职务需要藏书(如医药,农书,占卜)以外,民间的所有藏的 《诗经》,《书经》,《尚书》,还有诸子百家的书,一律焚烧。限定30日把所有的书集中到郡县,集中销毁。如果有人聚众谈论诗书,就得杀头;如果官员知情不报,一样砍头。

焚书后两年,秦始皇巨款聘请求仙的术士,找不到仙药在背后议论秦始皇,指责他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然后携带巨款逃走了。秦始皇得知后,非常生气,派人追查,捉了460的术士,把他们定下‘妖言罪’,统统活埋,还必须举告天下。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站出来相劝,却被秦始皇贬到北方,和蒙恬大将军一起对付匈奴。焚书的结果,导致秦朝的帝国根基动摇了;坑术士的事件,得罪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把他们赶到了对立的一侧,导致东北叛乱。陈胜吴广起义,一大批读书人跑到起义军里,包括孔子的后裔。秦始皇手下的博士,包括叔孙通也投靠刘邦。这些人成为推翻秦帝国的一股重要力量。秦,最后也被刘项灭了。


沙丘政变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在他人生第五次大巡游返回的路上,驾崩于沙丘,享年49岁,在位37年。按《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巡游途中病倒,病重前命赵高草拟了份诏书,加盖了玉玺,召长子扶苏,从蒙恬的北方赶回京城,主持他的丧葬。赵高是秦始皇身边的宦官,除了专门给皇帝管车队的,手持兵符和玉玺,深得秦始皇信任的一个人。信写好以后,来不及交给使者,秦始皇已经死了。诏书和秦始皇的玉玺留在赵高手里。当时,秦始皇带着小儿子胡亥一同旅游;而赵高又是胡亥从小到大的法律老师。赵高非常明白,一旦扶苏当上了皇帝,自己必定受到冷落和排挤,所以这份诏书对自己极为不利;唯有扶立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胡亥,才可以保证自己日后的飞黄腾达。出自于个人利益,赵高先扣押遗诏来见胡亥,劝他取而代之。胡亥碍于忠孝仁义,并且担心丞相李斯不赞同,开始时不答应。赵高再用商汤杀夏桀和周武王杀商纣王的历史故事,最后成功说服胡亥。胡亥答应后,赵高便对李斯下手。李斯反对,赵高又利用扶苏亲蒙恬将军的权利厉害关系,说扶苏继位,李斯丞相之位置必被蒙恬将军取代。李斯权衡了一番,最后也选择站在赵高那边。于是,赵高和李斯串谋,篡改诏书,立胡亥为王。


 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 --  《史记.李斯列传》
(这三件事情都违背天意,所以最终落得宗庙没人祭祀。我李斯还是个人啊,怎么能参与这些阴谋呢?)

三件事:1. 晋献公因宠郦姬想立她所生之子奚齐而废太子申生,间接害死太子申生,导致晋国五世内乱。 2. 齐桓公兄弟两争夺王位,导致互相杀戮。齐襄公被堂弟公孙无知所杀,齐人又杀了公孙无知。事后,齐襄公的两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公子纠派人暗杀公子小白,没有成功。公子小白抢先回国即位,称齐桓公。齐桓公即位后,派兵打败鲁国,杀了哥哥公子纠。3. 商纣王因听不进劝谏而杀比干、箕子。比干是商纣王的叔叔,因为劝谏商纣王,被商纣王挖心而死。箕子是商纣王的弟弟,也因为劝谏商纣王,结果被商纣王囚禁。
 

另外,他们又炮制了一份诏书,以‘不忠部孝’的罪名命扶苏与蒙恬自刎。扶苏接到诏书后,不理蒙恬以‘诏书可能有假’劝止,拔剑自杀。其实,在秦始皇二十三个儿子中,最器重的是长子扶苏。但在坑术之事件,扶苏极力劝谏,激怒了秦始皇被派到北面与蒙恬将军做监军。扶苏离开了政治中心是一大失误,导致他没有留在秦始皇身边,让外人从中作梗,无端端的错过继位的机会,最后还含冤而死。蒙恬不肯不明不白死去没有自杀,最后被囚禁在阳周。

秦始皇死后,秦朝的权利真空,为了避免内乱,李斯决定秘不发丧。秦始皇死在七月,正是高温季节,尸体很快腐烂,臭气冲天。为了掩盖尸臭味,李斯找来一车臭鲍鱼,装进秦始皇的豪华车里面,臭尸体和一车臭鲍鱼臭味相合,鱼味就盖住了尸味。人虽然死了,尸体发臭了还生了蛀虫,车队还得马不停蹄沿着原本的路线,向西再向北,一直到秦帝国最北的内蒙古的包头市,完成预定巡游的所有路线,再返回都城咸阳。秦始皇,这个害怕死亡的‘千古一帝’,竟然死得那么惨不忍睹。
  

秦二世诈立

秦始皇的葬礼完毕后,二十一岁的胡亥继位称帝,为秦二世。赵高官被封郎中令,成为秦朝最重要的决策者,而秦二世只是一个傀儡皇帝。秦二世即位,下令秦始皇后宫无子者皆令殉葬,在埋葬秦始皇时把全部工匠封死在骊山陵墓里。

胡亥自小没有政治野心,在他做皇帝以后仍然没有改变。他对赵高早以深信不疑,几乎到了盲信的地步。称皇后,他以后人生的所有行动,都在赵高的指导下进行,事事听从赵高的。他按造赵高的主意,诛杀兄弟姐妹,灭掉秦国宗室。他曾经想释放蒙恬,重新启用,但受到赵高的阻拦,执意要消灭蒙恬,蒙恬将军最后被胡亥除掉。二世身居宫中,不见群臣,由赵高充当群臣与自己的联络人,将赵高当作自己唯一的代言人。李斯多次求见,却被赵高拦在门外。赵高特地让胡亥沉湎于酒色而不上朝,然后开始把持朝政为所欲为,事情不论大小,完全由赵高决定。


李斯之死

公元前209年,秦朝的暴政极其了陈胜与吴广的起义。李斯上书请求停止修建阿房宫,以减轻各种开销。二世没有回应。于是,李斯又上门求见。赵高趁着二世和几个美女玩得起劲时,安排李斯入宫拜访。这件事,一连出现了三次,激怒了秦二世。赵高乘机陷害李斯,说李斯勾结陈胜。秦二世听信赵高谗言,叛李斯腰斩于市,并夷三族(其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一起被杀)。临死前,他对一起奔赴黄泉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致呢!) 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做了丞相,游刃有余的掌握秦朝实权。


指鹿为马

李斯死去的一个月后,秦二世意外的上朝召见文武大臣。在朝会上,当丞相的赵高命人牵来一头鹿,然后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献给皇上的宝马。胡亥虽然糊涂,但鹿马还是分得清楚。他瞪大眼睛说:“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赵高板起脸,一本正经的问左右大臣:“你们说是鹿还是马?” 大部分说是马,有些说是鹿,有些说不知道。下朝以后,赵高把那些说实话的大臣全杀光。胡亥见众口不一,以为自己得了什么病,连是马是鹿都不认识了。回到宫里感觉自己得了重病,从此神经恍惚。

赵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赵高当任丞相的时候,到处卷起亡秦风暴。自秦二世统治,他听信赵高谗言,一路杀戮大臣,假借罪名互相株连。满朝震惊,恐惧不安。凡进谏的都认为是诽谤朝廷。大臣馅媚讨好,百民惊恐。重修阿房宫后,征丁征粮,民不聊生。严刑酷律,狱中刑徒,人满为患。各地百姓苦于秦朝官吏统治,纷纷揭杆起义。六国旧贵族纷纷自立为王。随着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义军更加迅猛的继续战斗。赵高担心有人泄露风声把消息传到秦二世耳里,皇上会对他追究责任。于是,他想知道宫里多少人任他摆布,多少人反抗他。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9年9月,项梁、项羽杀死会稽郡郡守殷通,举行起义,很快聚集到十余万人。公元前208年9月,项梁引兵进至定陶西北,遭到秦军大将章邯优势兵力的袭击,项梁战死,起义军失利。章邯以为楚地敌人大退,就渡过黄河,北进攻打赵地。楚怀王听到项梁战死,非常害怕。他分兵两路,一支军队前往巨鹿解赵国之围,以宋义为主帅(途中被项羽杀了),项羽为副帅;另一支进攻关中,以刘邦为主帅;并许诺谁先攻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这时,章邯等人率领他们的军队包围巨鹿;项羽则带着楚国士卒前往援助巨鹿。楚军的数量远远少于秦军。渡河的时候,项羽‘破釜沉舟’,每人只带三天的粮食,以表示士卒拼死决战之心。项羽军队十分勇猛,九战九捷,以少胜多。项羽进攻秦军之前,虽已有十几路诸侯军抵达巨鹿前来救援,但都慑于秦军威力,只是屯兵于外围,不敢出战。楚军攻击秦军时,诸侯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作壁上观’成语由此而来。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打垮了秦军,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项羽从此自立为西楚霸王。

巨鹿之战后,秦军被项羽击败,秦军退切。两军相持,没有交战。因此,秦二世派人责怪章邯。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去请示,司马欣到了咸阳,逗留三天,赵高不接见。司马欣逃回军中,担心有人追杀,不敢走原路。赵高果然派人追赶他,没有追得上。司马欣回到军营,对章邯说:“如今仗能打赢,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功劳;仗打不赢,免不了被处死,请将军三思。”  赵军陈余也送给章邯一封信说:“白起为秦将,向南攻拔鄢、郢,向北坑杀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数,而最后竟然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匈奴,开辟榆中几千里的地域,最终竟然斩于阳周。为什么呢?功劳太多,秦不能按功行封,因此罗织罪名,用国法杀死他们。现在将军为秦将三年了,所损失的士卒以十万计,而诸侯军同时并起,越来越多。那个赵高一向谄谀,为时己久,眼下形势危急,也怕二世杀他,所以打算用法杀死将军,借以推卸责任,另外派人替代将军,以此来摆脱祸患。将军在外时日已久,朝廷中很多人与你有隔阂,有功也是被杀,无功也是被杀。况且天要亡秦,无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全都知道。如今将军在内不能直言规谏,在外为即将灭亡的国家的将领,孓然孤立而想长期存在,岂不可哀!将军何不倒戈与各路诸侯联合,签订和约,共同攻秦,割地为王,南向而坐,称孤道寡;这同自己伏砧受戮,妻子被杀,哪个比较好一些呢?” 章邯进退两难,派人去见项羽,和项羽订立盟约。

公元前206年,章邯率秦军投降。项羽就立章邯为雍王,安置在楚军营中,使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秦军为先行部队。不久后,由于秦军人数远远超越楚军,项羽担心入关中后发生叛乱,加上军中粮补给不足,最后将20万余的降兵在新安古城活埋。54年前,距离新安古城百里外,白起坑杀40万赵军。


胡亥之死

刘邦则轻松的带着数万兵马进入武关。为了早日攻入咸阳,刘邦派人暗中与赵高联系。希望赵高能作内应。他和刘邦约定好,赵高将秦国交给刘邦,刘邦必须让赵高当上关中王,关外的他不要。尽管赵高有心隐瞒,章邯的倒戈令秦二世很不安,他不断派使者质问赵高。赵高担心胡亥知道此事后祸及自己,私下里谋划乘乱夺位之事。于是,他秘密与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商量。当日,阎乐打扮成山东农民军攻打望夷宫。赵成在宫内散布谣言,假装说有盗贼,命令阎乐发兵追击。望夷宫的护卫队长说,周围全部都是戒备森严的护卫,不可能有盗贼。阎乐二话不说,把护卫队长杀了。杀了以后,带着一千多士兵往宫里冲,一边冲一边杀人,有护卫,宦官,宫女,直到宫内防守空虚。宫里只剩下一个宦官,他害怕得直在打哆嗦,没敢逃。秦二世责备他,为什么没有禀报盗贼进入望夷宫之事?宦官非常胆怯的说,正是没说,他才活到今天。他要是早说真话,去年就被二世杀了。秦二世听后,愣住了半天。最后,阎乐带了一批士兵进来,把秦二世包围。所有的侍从全跑了,秦二世知道自己受赵高蒙骗,现在自己大势已去。秦二世提出见丞相的要求,阎乐说不可以。秦二世继续说,他不要当皇上了,只要一个郡的郡王行不行?阎乐说,不行。那不当郡王也行,让他去做一个万户侯行不行?阎乐说,也不行。最后,秦二世非常凄凉的说,他和妻子甘心情愿做一个普通百姓,行不行?阎乐说,都不行。你自就自裁吧。他无可奈何,最后眷念地环顾了一个巍峨的宫殿,回想昔日奢靡安逸的生活,拔出长剑,就这样走完了他二十三年的生命之旅。他21岁继位,23岁被逼自杀而死。


赵高之死

秦二世死后,赵高自己想当皇帝又不敢当,担心自己被臣子杀害,结果由扶苏的长子赵子婴继位。斋戒五天后,子婴必须到祖庙接受玉玺。赵高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子婴很可能会在祖庙惹上杀身之祸。于是,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赵高无奈,只能亲自去请。等赵高入宫,和子婴密谋好的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将他砍死,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秦朝灭亡

刘邦乘项羽巨鹿之战,秦关中空虚之机,抢先一步进入秦朝首都咸阳,只做了46天秦王的子婴出来投降,秦帝国至此宣告灭亡。子婴后来被项羽杀了。秦朝从秦襄公到子婴投降,前后600多年,历经30多代国君。秦王嬴政自称为’始‘皇,他也许希望他的继承人有‘二世’,‘三世’,‘万万世’,他肯定不会预测秦朝国君只传到了两代,严格来说,只到秦二世就结束了。曾经,算命先生告诉他,‘亡秦者胡’,他还以为是胡人,是匈奴,他一定没有想到导致亡国的是他宠爱的胡亥。一个大国要经过几代人,从秦孝公到嬴政,经历了140年世世代代的努力方才得到的江山,之强大是长久并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求新求变,但是一个‘暴政’和一个‘昏君’仅仅只让它维持了14年。历史是一面镜子,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强大或者一个家族的财富,总是不断反复上演。





Friday, December 13, 2013

话说长安


长安,“长治久安”,是西安的古称。这里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建城已有3100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在漫长的岁月中,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王朝在此建都,是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远在115万年前的远古年代,亚洲北部最古老的直立人--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后来周文王在西安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移于此。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周人曾于此制礼作乐,铸典章于金石;秦始皇在此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汉唐时代,这里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是沟通东西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当时西安的历史地位的写照。这里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


长安,何以为都?

首先,它处于黄河支流的冲积平原,境内土地肥沃,物资丰富,风调雨顺,是古代以农业为生产方式的基本需要。第二,其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关中之地’被山带河,右有散关,左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取意四关之中。四方的关隘,加上峡北的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独一面东制诸侯,形成外围防线,对都城具有屏蔽拱卫的作用。楚汉之争,当项羽攻进了咸阳后,他出乎意料没有留下做关中王,反而要衣锦还乡回彭城。一个叫韩生的读书人,就来劝项羽:“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适合成就帝业啊!” 当然项羽不听劝,韩生失望的对楚人加以奚落,最后落到被项羽烹杀的地步。汉初,张良劝刘邦定在关中,他说: “关中左淆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湾维天下,酉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历史上,除了安史之乱,吐蕃乘河西防御空虚,从甘肃进入关中;和刘邦利用“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的欺骗战略,能够攻进关中的案例应该没有了。随着人口增加,粮食供给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从江南地区通过漕运解决,因此增加了交通运输的成本。宋朝选择了漕运压力较小的开封定都,可是开封无险可守,结果在金国的骑兵追杀的压力下,不断南迁到江南。由此可见,巩固边防的地形位置是多么的重要的。

 

(a) 钟楼 vs 鼓楼

钟楼,建于1384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屹立在西安最繁华的市中心,城内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在交通圈的中央,用来报时,警戒盗贼。鼓楼,建于1380年,与钟楼相对,位于钟楼的西侧。作为钟楼的妹妹,规模较小。用来报时,或典礼时敲击。古时候,晨钟暮鼓,就是说白天报时是敲钟的,晚上报时是敲鼓的。

 

一面钟。

 

走去鼓楼的路上,看看陕西人的夜间活动。

虽然橙红色的天空只有一轮明月悬挂着,可是每天都看到当地人在推着‘大炮’在街上走来走去,每次收费是RM20。 车子上印着‘用知识改变命运,别和地球人一般见识’的标语,有意思。


我的佳能也有望远镜的功能。

 

淘宝时间,考验大家‘抛圈圈’的能力。


淘宝时间,考验大家‘瞄准’能力。


‘进球’ 能力。


数字游戏,店家冷清清的,不知道是啥玩意...


‘打倒’ 能力...



现场素描画像的...


签名设计,一套三元(含六种‘款式’)。
自古以来,签名就是一件让我很头疼的事。于是,我把名字交给师傅,跟大师学习一套。


铁板烧烤鱿鱼,我也吃了...


到达鼓楼,回民街就在后面。





(b) 书院门

在南门的附近的古文化一条街,旁边有碑林博物馆。书院门,本来只是一条街,因明代街北侧有间书院而得名。随着一千年过去,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过去的繁华已经不在。时间,总会在一座城市累积些东西。过去的长安悄然远去,留下一个孤独的年老背影,承载着许多灿烂的故事,一步步蹒跚的跨越未来。我喜欢这样,走在古韵十足的街道,慢慢去发掘它的魅力。



传说中的冰糖雪梨,像龙眼水。


陶埙,是一种用土制作的古老吹奏乐器。特别擅长抒发幽深,悲凄,哀婉,哀怨之情;同时,制造旷古,肃穆,沉思,优雅的气氛。据说,刘邦十面埋伏把霸王项羽困于垓下,汉营里传出的四面楚歌,就是用埙的土声地气吹出莫名惆怅凄凉,使楚军思乡厌战,使霸王相信大势以去。


各种文房四宝。








手工老虎鞋,七朝古都开封的传统民俗,一种象征吉祥的民间信物,陕西人相信它能够替宝宝驱鬼避邪。一般是奶奶亲手做给半岁的宝宝穿,通常需要2至3天。从纳鞋底到绣鞋面,到最后缝制结束,一般要缝制几千针。千层底是由手工将纯棉布料一层层上浆后再制成鞋坯,纳成鞋底,过程非常复杂却起到耐磨的作用;而鞋身全棉布料,给宝宝提供透气,吸汗,舒适的空间。布鞋能给宝宝的幼足提供良好的伸展空间,让宝宝的幼足更加自如,利于发育。对于我来说,这是一双民间累积了几千年彩的生活经验与智慧和工艺传承的艺术品。




不会溢水的龙头茶壶:加多水时,水会聚集在溢水仓围成的空间内,不会向外流。


各种皮影。





兵马俑,琳琅满目。



其他...


回民的镜糕...


菜夹馍...



大板脸之唐朝美女...


各种篆刻...




转角遇见画...


我的战胜品...
 




(c) 回民街

名不虚传的美食街。从北院门、北广济街、西羊市、化觉巷、大皮院等街道组成,范围很大的。如果发展进步等于‘汉化’,那么‘汉化’了的回民街比新疆落后的维族好几千倍。至少,走在青石铺路的街道上,街边两旁都各种小食的档口,干净卫生,我的食欲味蕾不断被挑逗,不断摸摸袋子里的银子...

入门处,鼓楼附近有许多人放风筝。有趣的是风筝不是单独一个的,而是一排排的风筝,串联在一条线上。


娃娃头手工雪糕!纠结着,要不要咬下第一口...


桂花糕。


镜糕。


到处都是biang biang 面。还有,著名的老孙家小吃。


各种干果,有核桃,大枣,柿饼等。


肚子饿了,坐下来要一份香菇鸡蛋馅饼。


 

味道浓厚的酸奶。


酸梅汤,RMB1,也买了。


炸豆腐。


九牛二虎之力,师傅们汗流浃背的敲打花生糖。真的很不容易,要好好吃糖别浪费喔!



传说中的贾三灌汤包子馆,迫不及待,此刻的我已经满肚子水(酸奶+酸梅汤)...


软地菌包子。


无数次经过biang biang 面馆。



各种干果...



再来烤鸡!



锅盔,陕西传统大饼。可以不伸手去碰,可是要如何屏着呼吸不闻啊?很想吃,可是太饱了。


转角遇到美女?错!是关在笼子的电灯泡。



找到亮点?


除了吃,还有许多纪念品。和书院门卖的差不多。



街边画画的艺术家。



走到尽头,Parkson 附近,还有夜市。






(d) 陕西历史博物馆

‘给我一天,还你五万年’ 
 ‘一千年看北京,五千年看西安’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雁塔区小寨路东91号,大雁塔西北侧,乘坐26路可达。每天限时发行4000张免费门票。馆内分成《史前时期一周》,《秦》,《汉》,《隋唐》,藏文物370,000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仰韶文化也被称之为“彩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年代,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彩陶是指在陶器的内,外壁上用含铁量较高的一种矿物质颜料绘制出各种花纹和图案。彩陶的纹饰有两种:动物纹和不明意图的几何纹。


人面鱼纹盆,画上的人面和鱼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只见人面戴着一尖顶饰物,圆圆的脸,三角形的鼻子,嘴上还衔着两条小鱼。它的含意国内外专家看法各异,较普遍的观点有三种:
1. 人面鱼纹是当时图腾崇拜的产物;
2. 是巫师作法时戴的面具,绘在陶器上的人面鱼纹是代替巫师祭祀活动的专用图案;
3. 当时人口增长率很低,人们希望像鱼一样繁衍子孙。
不论怎么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和鱼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人面鱼纹盆的底部还有两个小圆孔。当时的小孩的成活率不是很高,小孩夭折后,父母会把孩子的尸骨放到一个瓮中,再把这个盆扣到瓮的上面,并埋葬在房屋附近。这两个小孔是为了方便小孩的灵魂自由出入的,说明人们已经产生了灵魂不灭的观念。

人面鱼纹盆



战国春秋 (公元前770-前475年),彩绘陶壶


青铜器,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估计从夏商周,直到秦汉,时间跨越度为两千年左右。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







它盘,为盛水器,是商周时期贵族宴飨时用的。那时宴前饭后都要行或沃盥之礼,也就是年长的侍者持匜向贵族手上浇水,年幼的侍者端着盘在下面承接弃水。此盘圈足为四个左足被砍,两手扶膝,眉眼具全,肩负重盘的裸体男子。四人均为受过刖刑的奴隶。刖刑是西周墨,劓,刖,宫,杀五大刑之一,即将受刑的犯人的双足砍去,贬之为奴,终生服苦役。它盘,正是这一残酷刑罚制度的真实写照。

西周晚期,它盘,水器。


以前历史书上的青铜器都不吸引人的,没想到这个年代的人们无论农业,手工业(兵器或食饮器)和社会制度都已经发展到如此成熟的地步。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前771),盛食器。

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叶-前9世纪中叶),盛酒器。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虎钮铜淳于

鸟盖瓠壶,中国国家一级文物。鸟盖处有环口,可以自由打开。壶颈部至腹部有精美的装饰。壶盖上的鸟尾与壶把手用链环相连接,链分四节,每节链环均饰有头朝上,尾部卷成圆环形的蛇纹。史书记载,瓠壶为‘尚礼’之用,装的酒称之为‘玄酒’。壶盖上鸟的形状,与天文典籍中所著录的‘瓠瓜星’和‘天鸡星’可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鸟盖瓠壶应是战国时期一件与祀天有关的重要酒器。鸟盖瓠壶是文物工作者在陕西废品收购站中偶然发现的,当时它已身首异处,面目不清,经专家鉴定得知是一件战国青铜器,这才使其幸免溶于炼炉之中。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鸟盖瓠壶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中叶),饮酒器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到前10世纪中叶)的祖辛爵。

(上)西周早期的王作仲姬鼎;
(下) 西周中期盛酒的双耳铜杯。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饮酒器。

它盉,盉顶上铸有一双目炯炯、双翅微张的卧鸟,盉前有一长颈兽头为流,后有回首顾盼的龙为扳手。盉与盘经常配套使用,商周时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盉用来注水,盘承接洗过的废水。

西周晚期,它盉,水器。

项羽烹人的饮煮器,三只脚的,可以烧柴生火。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中叶- 前771),函皇父鼎,饮煮器。


牛尊,通体以云纹和夔龙纹装饰。构图疏朗,庄重大气,与商末周初青铜器上神秘怪诞的装饰风格截然不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和容易理解的亲切感。

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叶-前9世纪中叶),牛尊,盛酒器。
  
日己觥器- 觥是商周之际众多酒器中造型特殊的一种盛酒兼饮酒器。日己觥通体由盖和长方形器身组成,盖前端为双柱角夔龙头,后端作虎头形,中脊为一只小龙, 两侧各饰长尾凤鸟纹。器身曲口宽流,四角起扉棱,曲口饰回首夔龙纹,尾随小鸟,器腹四面饰卷角饕餮纹,圈足饰鸟纹,把手为宽大逶迤的兽尾,饰鱼鳞纹。纹饰采用浮雕手法,突出于器表,神秘奇特的造型和豪放粗犷的纹饰组合巧妙,是西周青铜艺术中独具匠心的设计。 

觥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的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日己觥器,出土于陕西扶风、岐山一带是周人发祥昌盛的故地,西周贵族和王臣曾在此聚居。觥出土较少,陕西仅三件,除牛觥为商代外,折觥和日己觥都是西周中期器。这件日己觥不论从造型、纹饰和铭文看,都是不可多得的西周青铜艺术珍品。


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叶-前9世纪中叶),盛酒器,日己觥

瓦当,周朝开始人们变发明了瓦,用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通常以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鹿纹瓦当。

战国,云鹤纹瓦当。

战国,豹纹瓦当。

青铜龙, 形体巨大,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铸以为钟”的大型乐器架的底座。

战国-秦(公元前475-前207年),青铜龙

兵符,古代朝廷用于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一种特殊凭证。‘符’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信物,一般分为两半,两半相合,就能作为办理某事务的定约和践约的凭证。现代汉语中,‘符合’一词来源于此。中国古代兵符,通常作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班符留在京师,左半符颁发给屯驻在外的军队。需调兵时,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军队长官将右半符与左半符验合后,军队既按使者传达的命令行动。虎符作为中国历史上调兵遣将的凭证起源很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虎符已经行用。而且从记载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为把持军权都实行了类似的制度。

秦代,杜虎符。

兵马俑模拟馆。






经过秦始皇劳民伤财的统治后,汉朝初年,加上战争后,国家贫穷。汉朝所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节省国家开销,所有建筑工程,连人俑都大大缩水,变成‘迷你’型的了。






东汉(25-220年),绿釉人物柄烛台。


绿釉孔雀陶灯:这件灯形体高大,结构复杂,灯自下而上共分三层,因通身有九个灯碗可以同时点燃,所以又称“九连灯”。这种灯早在战国时就已出现,到汉代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高度一般在1米左右,灯盘分层错落安置,点燃之后,灯火交相辉映,火树银花,尽显豪华气派。当然,像这样豪华,贵重的多枝灯主要供皇宫贵族使用,贫民所用还是以豆形灯为主。

东汉(25-220年)绿釉孔雀陶灯。

鎏金银竹节熏炉:国宝级文物,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一座陪葬墓。这件熏炉为青铜质 地,通体鎏金鎏银。熏炉的底座上透雕着两条蟠龙,两条龙昂首张口咬住竹柄。竹节形的柄分为五节,节上还刻着竹叶,柄的上端有三条蟠龙将熏炉托起。熏炉为博 山形,炉体下部雕饰蟠龙纹,底色鎏银,龙身鎏金,炉体上部浮雕四条金龙,龙首回顾,龙身从波涛中腾出,线条流畅,造型奇妙。整件熏炉被分为三个装饰区域, 共有九条龙装点其间。“九”在中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炉盖外侧铭文可知,此炉是西汉皇家未央宫的生活用器。从同时出土的“阳信家”刻铭 的铜器分析,加之历史文献的记载,得知这件熏炉原在未央宫,建元五年(前136 年),汉武帝将其赏赐给姐姐阳信长公主。

中国自古就有熏香的习俗,战国时人们就在室内放置各种熏炉,一方面净化环境,另一 方面人们认为袅袅香烟就像进入了飘渺的仙境。这件竹节熏炉的炉盖形似多层山峦,云雾缥缈,再加以金银勾勒,宛如一副秀美的山景。青烟袅袅飘出,缭绕炉体, 造成了一种山景朦胧,群山灵动的效果,仿佛是传说中的海上“博山”。西汉时,封建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大都信奉方士神仙之说,博山炉就是在这种风气 影响下产生的,并在汉代广为流行。

西汉,鎏金银竹节熏炉(模拟)。

金饼,共219枚,每枚重227.6 - 254.4克,总重量 54116.1 克。绝大对数有截记,截印,特号等刻铭。非流通货币,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8年),金饼

金怪兽这件黄金制成的奇怪动物,之所以被称为怪兽,是因为它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身体似羊、嘴似鹰、角似鹿、蝎形尾,四蹄立于花瓣形托座上。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因此,这件小小的怪兽身上竟隐藏了十七只小鸟,体现出工匠们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根据金怪兽底盘上的小孔,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金怪兽。


个人觉得他们好可爱,开心娃娃。

西魏 (535-556年),彩绘武士俑。

北魏 (386-534年),彩绘武士俑。

西魏 (535-556年),骑马吹奏俑。

北魏 (386-534年), 陶乐俑。

南朝 (420-589),镇墓兽。
 
北魏 (386-534),獬豸。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特别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雄厚,军事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 的‘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国力日趋衰败,907年唐朝灭亡。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来往。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瓦当。

碗在唐代金银器中的数量很大,形制变化也颇多。主要有折腹碗、弧腹碗、多曲碗、带盖碗。大多数为银质,金碗很少,最有名的当数这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


 


鸳鸯莲瓣纹金: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捶揲制作,造型饱满庄重。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有鸳鸯、野鸭、鹦鹉、狐狸等。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莲瓣上空白处装饰飞禽和云纹。鱼子纹底。在唐代,金碗有时还被用作酒器,如与鸳鸯莲瓣纹金碗同时出土的舞马衔杯纹皮囊式银壶上,舞马口衔之酒杯,就与金碗的形状相同。因此,有学者认为应把鸳鸯莲瓣纹金碗看作饮酒之器。

金银器皿壁面捶揲出凸凹起伏的多瓣装饰,最早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后来的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制作继承了这一风格。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捶揲技术非常成熟的粟特银器中,就大量使用凸鼓的多瓣纹作为装饰。初期是瓣数较多水滴形的分瓣,后来又演变出桃形的分瓣。唐代,随着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往的密切,大量工艺精良的西方金银器的传入,尤其是许多粟特金银工匠进入内地,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金银加工工艺的发展。中国金银器皿上也接受了这种凸凹多瓣的作风。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


三彩骆驼载乐俑,骆驼站在长方形底座上,引颈长嘶,驼背上的驮架为 一平台,铺有色彩斑斓的毛毯,共有八名乐手。其中七名男乐手身着汉服,手持胡人不同乐器,面朝外盘腿坐着演奏,中间有一站立女子正在歌唱,显然这是一个流 动演出团。唐代艺术家用浪漫的手法将舞台设置在驼背上,可谓匠心独具。

丝绸之路的开 通,唐代的开放,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带来的各种奇珍异宝,让唐代人爱不释手;带来的异域音乐和舞蹈,使唐朝人喜不自禁。能歌善舞的各国艺人在唐代 首都长安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演绎着人们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件载乐骆驼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有主唱、有伴奏,骆 驼背上放置一平台。这七个人围着圈坐在平台边沿上演奏,个个神态坦然,全神贯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看着这个驼背上的乐队时,耳边又似乎回响起了盛唐时期那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旋律,它穿越时空,久久回荡在历史的各个角落里。

唐(公元618-907),三彩骆驼载乐俑。

 


绘彩釉陶戴笠帽骑马女俑:唐朝时一个宽容、开放、自由的时代,妇女摆脱了立交的羁绊,可以经常外出,抛头露面,到郊外踏青游玩。听戏、看 球、逛庙会、而且穿着,婚姻、表达感情都甚少受限制。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后,妇女出门已经不再做在轿子里,而是很神气的骑在马上,扬鞭策马,在街市奔驰穿 行,享受自由快乐。这骑马女俑的出土文物,正式唐代女性自由生活的真实写照。

唐,彩绘釉陶戴笠帽骑马女俑

唐,彩绘胡服女立俑。
 
唐,彩绘胡人俑。

鎏金铜蚕,要透过放大镜才能够看得 清楚,全身首尾共计九个腹节,胸脚、腹脚、尾脚均完整,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造型逼真。 鎏金铜蚕出土于石泉县,此地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由于当时养蚕之风盛行,加之鎏金工艺的发展,因而,有条件以鎏金蚕作纪念品或殉葬品。汉代的养蚕缫丝业达 到高峰。大的作坊,均为官府经营,织工多达数千人,丝织品颜色鲜艳,花纹多样,做工极为精致。西汉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能途径西亚行销中亚和欧洲,中 国通往西域的商路以“丝绸之路”驰名于世界。 

西汉(前206 - 公元8年),鎏金铜蚕。

鎏金银壶:出土于丝绸之路上的宁夏南部的山城固原,其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其主题图案描绘的却是古希腊神话故事。鎏金银壶是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见证,是丝绸之路商贸频繁的缩影。
 
鎏金银壶。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看下图就可以明白,唐文化对日本影响极深。









如果出生在那个年代,我肯定是大美女,多受欢迎的包包脸...

 





玄奘(602-664年),13岁出家。629年从西安出发,历尽艰辛至印度游学求法,17年间行程五万余里。635年携大量梵文佛经回到西安。在唐太宗 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75部,共1335卷。与弟子窥基等人创立佛教唯识宗。著有12卷《大唐西域记》。
 

三彩天王俑: 天王俑是唐代新出现的殉葬俑,最早出现在武则天时代。天王俑与镇墓兽对称置于墓门内,与十二生肖俑一起被称为“四神十二时”,用于辟邪和保护墓室安全,确保墓主亡灵平安。这件三彩天王俑的形象就是按照传说中的天神塑造的。艺术家在创造的时候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高矮强弱的鲜明对比,表达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

唐 (618-907) ,三彩天王俑。


唐,彩绘生肖俑。

彩绘陶仪仗俑群: 共300余件,是明秦简王死后随葬的仪仗队。俑手中原持木质道具已朽,踏板下墨书俑名70余种,有清道旗,金鼓旗,白泽旗,告止幡,信幡,戈,弓箭,笙,笛,萧,板,琵琶,抬骄,跟驾,梅花灯,各种伞,扇等。阵容庞大,浩浩荡荡。

明(1368-1644),彩绘陶仪仗俑群。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壶盖与器身连为一体,凤凰作提梁,狮子当流,腹部刻缠枝牡丹花,梅花形注水口设于壶底中央。壶内有漏柱与水相隔,注水时将壶倒置,待盛满后,将壶放正,滴水不漏。造型大气,设计独特,纹饰精美,釉色莹润。

五代 (907-960),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钟山模拟石窟。



博物馆很大,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e) 大雁塔

公元652年, 为玄奘藏经典而修建。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离博物馆很近。 每天晚上8.30,北广场有音乐喷泉表演,免费参观。据说,这里是全亚洲最大的喷泉。带着期待的心情,差不多六点,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等候。除了看见洋人,我还看见一家印度人!


大雁塔由于屡遭人为破坏,加之自身结构等问题,在1719年就发现塔身倾斜。20世纪60年代,大雁塔周边过量开采地下水,使承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地面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降,加速了古塔倾斜下沉。从2009年起,政府为保护大雁塔古文化实施通过封井、回灌地下水,加速地下水位回升。在全市先后建成6处地下水回灌示范点。希望以此尽快抬升地下水位,逐渐“扶正”大雁塔。



肚子饿了,先到附近的天下第一面吃biang biang 面!



香菇拌面。

回大雁塔的路上,看到街边画卡通肖像的 : )


登登登,快开始了!




喷泉分成几种形态,有方阵式的喷泉,旋转式喷泉,鸟形喷泉和直立水柱等。 建议大家别靠得太近。高潮时候,水柱喷泉会直冲云霄,冲破50米,然后如暴雨般从天空倾泻下来,地上的人们狼狈的四处逃难,本来座无虚席的广场突然变得空无一人。当然,还有洋人原地不动,尽情的淋漓尽致在‘雨水’的洗礼中。30分钟过去了,表演结束,我看见他们如落汤鸡般全身湿透。湿,并快乐着。




写于2013年10月12日